原标题:天价冬虫夏草能否抗癌成“罗生门”
人红是非多,备受追捧的冬虫夏草也不例外。
中国迷信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讨所王成树研讨组最近发现,冬虫夏草无法分解虫草素和抗癌的喷司他丁。这很快被不少媒体误读为“冬虫夏草不抗癌”。
与此同时,关于冬虫夏草的一连串争议都浮出水面。有微信文章把冬虫夏草说得一无是处:出身十分普通,贵得毫无道理,效果若隐若现,吃多了反而无害……
众说纷纭之下,科研人员道出苦衷:冬虫夏草身上还有太多未知之谜有待揭开,亟待深化的根底研讨。
凭什么这么贵?
冬虫夏草是目前已发现的数百种虫草中,最受追捧的一种。它是由冬虫夏草菌浸染青藏高原平地草甸土壤中的蝙蝠蛾幼虫后,构成的幼虫尸体与真菌子座的复合体。
就是这种自然界中长出的“僵尸虫子”,价钱贵到令人难以相信的境地。
上世纪70年代初,1千克冬虫夏草只需花大约20块钱就能买到。到1990年代中期,价钱下跌到5000元。
“2002年前后我刚入行时,冬虫夏草的价钱为1千克4万元。”在西藏林芝做冬虫夏草生意的马福明通知科技日报记者,如今他店里质量上乘的西藏那曲冬虫夏草,1千克22万元。
市场上价钱最贵的冬虫夏草,1千克甚至可以卖到40万到60万元。
关于如此“天价”,冬虫夏草研讨专家、杭州柯氏生物科技无限公司开创人柯传奎以为,一方面由于其确有成效,另一方面也不扫除商业炒作火上浇油,以致于冬虫夏草成了身份的意味。
“由于冬虫夏草资源奇缺、供不应求,所以带来许多商业乱象。”柯传奎说,其中包括两头商层层加价、奇货可居。甚至如今已构成“减轻产业”,专门在冬虫夏草上用胶水黏上黑色金属粉末,经过为其增重来获取更高利润。
“价钱多少算合理,很难说。”在中国迷信院微生物研讨所研讨员刘杏忠来看,冬虫夏草的“天价”,次要还是物以稀为贵。
刘杏忠通知记者,冬虫夏草次要散布在中国,自然冬虫夏草年产量总共才120吨。它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只生长在海拔3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
“虽然如今已培育出人工冬虫夏草,但本钱较高,而且年产量不过十几吨。”刘杏忠引见,冬虫夏草的寄主幼虫完成产卵、孵化、成虫的“终身”轮回,大约需求3年工夫。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周期虽有所延长,但仍需两年半的工夫。而且整个培育进程都需求保证20摄氏度以内的高温。
还有更多争议
因“抗癌”疑云而起,服用冬虫夏草能否会砷中毒,也被重新翻出来成为谈论焦点。
2016年2月,国度食品药品监视管理总局发布《总局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称,对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停止监测检验发现,砷含量为4.4—9.9mg/kg,超出了保健食品国度平安规范中砷限量值1.0mg/kg。
“临时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形成砷过量摄入,并能够在人体内蓄积,存在较高风险。”这份公告称。
冬虫夏草中的砷,来源于其所生长的土壤。
“很多真菌都有富集重金属的作用。青藏高原矿产丰厚,假如土壤里砷的含量比拟高,冬虫夏草的砷含量就会超标。”刘杏忠说,但是这份提示对冬虫夏草砷超标的成绩并未解释清楚。由于无机砷是对身体无益的,只要无机砷才是无害的。
青海省畜牧兽医迷信院冬虫夏草研讨室主任李玉玲也以为国度食品药品监视管理总局发布的这份公告值得“进一步商榷”:它只发布了冬虫夏草中砷的含量,并未区分无机砷和无机砷。
不只消费市场是非多,就连研讨冬虫夏草的科研人员之间,也有宏大分歧。用刘杏忠的话说,“一闭会就吵就争”。
“分歧次要源于,从不同角度研讨冬虫夏草的人,对它的看法有很大不同。”刘杏忠通知记者,从真菌分类的角度来看,冬虫夏草是一种真菌;从中药角度来看,冬虫夏草是一个全体,不能同等于真菌。
因而,此次王成树团队的研讨效果也惹起一些争论。由于该团队的研讨对象并不是自然冬虫夏草,而是一种冬虫夏草菌——中国被毛孢。
“这是在近期的学术会议上,专家们交流、讨论非常热烈的中央。”李玉玲说,讨论的中心在于,关于其中一种真菌的研讨后果,能否代表对自然冬虫夏草的研讨后果?
王成树则以为,作为冬虫夏草菌独一的无性型,中国被毛孢是真正杀死蝙蝠蛾幼虫并使其长出“草”的真菌。在他看来,冬虫夏草是菌虫复合体,中国被毛孢是其中的菌,菌中没有分解虫草素的基因,虫中当然也没有。
“每次闭会讨论时,大家都各有论据,但又相互压服不了。”李玉玲说,多年来冬虫夏草引发的学术争议从未中止。
谜底远未揭开
业内共识还是有的:冬虫夏草的谜底远未揭开,亟待增强根底研讨。
这一点,李玉玲深有领会。她从1995年开端研讨冬虫夏草,迄今已20多年。虽然如此,她不得不供认,直到如今研讨团队对冬虫夏草的详细构成机制仍然不清楚,之前提出的假定也逐个被推翻。
2015年由业内人士共同提出的《虫草产业开展金湖宣言》,指出了包括冬虫夏草在内的虫草产业所面临的诸多成绩。
这份宣言称,“目前虫草根底研讨的缺乏明显限制了虫草产业的开展”,其中提到虫草活性组分不明、作用机制不清、产质量量规范不合理等。
“冬虫夏草的基因组十分复杂,普通虫草的基因组大小大约40兆碱基对,冬虫夏草基因组大小则高达120兆,其中绝大少数基因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刘杏忠通知记者,冬虫夏草的基因组中包括少量反复片段,这为研讨人员预测其基因组组装添加了难度。
近年来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倒是获得一定停顿,但是学者们却感到担忧。
刘杏忠去年在青藏高原调研时理解到,很多企业会偷偷采挖冬虫夏草产区的土壤、植被和冬虫夏草寄主虫卵来培育人工冬虫夏草,这能够会对青藏高原的生态形成很大影响。李玉玲曾到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企业观赏,其任务人员也告知,会到青藏高原采挖土壤和植被。
“有人会回收重新鲜冬虫夏草上清算上去的土壤,每公斤200到300块钱。”马福明通知科技日报记者。
相比冬虫夏草,蛹虫草的人工培育曾经完全不需求土壤或虫卵,直接在米饭培育基上就可以长出。刘杏忠以为,假如当前也能在人工培育基上大规模培育冬虫夏草,就会防止以生态为代价的现状。
谈到目前最需求打破的根底研讨,李玉玲以为,目前争议最多的是冬虫夏草的成效和无效成分成绩。
“虽然医学古籍记载和古代研讨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证明冬虫夏草的成效,但是假如对相关机制有愈加明白的结论,老百姓会吃得更踏实。”李玉玲说,况且,冬虫夏草将来一定会走向国际市场。
刘杏忠也以为,解释老百姓最关怀的成效成绩是目前最迫切的。他以为,假如能有更多的研讨样品,逐渐树立不同模型,揭开冬虫夏草的成效作用机制,会比口口相传的成效更有压服力。
但是,挖苦的是,“天价”的冬虫夏草,让研讨人员也倍感研讨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