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常住人口下降未必是好事
1月19日,北京与上海辨别召开的国民经济运转状况旧事发布会显示,2017年,京沪的常住人口同时下降,这在1978年以来还是初次。据理解,2015年,上海的常住人口呈现1978年以来的初次下降,但在尔后呈现了反弹。2016年,北京常住人口添加2.4万人,增长幅度为0.1%,事先就有预测称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将呈现下降,这一预测曾经成为理想。目前尚不能确定能否曾经迎来拐点(1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关于不断习气于京沪人口增长的人来说,或许一时不能了解这种下降。下降是实真实在的,已为数据所证明。况且,京沪常住人口下降未必是好事,与因城市竞争力减弱而招致的人口主动下降有着实质的不同,也能够是自动为之的后果。
大城市究竟应该有多大,不断是一个热点话题。从目前的主流看法看,把大城市人口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曾经成为根本取向。依据此前规划,到2020年,北京的常住人口将控制在2300万以内,并临时波动在这一程度;上海更是规划到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对照一下2017年的实践人口,北京常住人口为2170.7万人,增长空间非常无限;上海常住人口为2418.33万人,简直没有了增长空间。
规划虽是方向,也需经过举动表现出来。这些年来,京沪在控制人口规模上,推出了一系列带有全局性、久远性特征的举措。比方对产业构造的调整,既有经济意义,也有社会意义,对人口活动必定发生影响。影响人口数量的要素,次要包括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和政治要素。京沪常住人口下降,根本契合政策预期和城市开展方向。
京沪常住人口下降,能够是其他地域所乐见的。人是最具有生机的资源,城市竞争力很大水平表现在对人口和人才的吸引力。有剖析以为,随着中西部开展程度进步,特大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在降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笔者也希望其他地域提升吸引力,迎来百花齐放的一天。可是,特大城市的吸引力真的减弱了吗?特别是在注重高质量开展的明天,用人才吸引力置换人口吸引力,恐怕还没有看到特大城市吸引力下降的迹象。
言论场上,很多人都在慨叹“京沪居,大不易”,指向的是以高房价为代表的生活本钱成绩。任何一种选择,都是权衡之后的后果。在人们选择的天平上,特大城市仍然有着本人的重量。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张耀军所以为的,“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用,人口会疏解一局部。但上海、北京的失业资源在全国来说是最好的”。在很多人看来,在大城市开展支出高、机遇多,可以提升团体视野和生活质量,更有利于久远开展。
就目前来看,特大城市的吸引力仍然存在,甚至还将临时存在。人力资源和稀缺资源向优势地域集中的趋向不会削弱。提升人口质量是补偿人口数量缺乏的一条出路。看到京沪常住人口数量下降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在进步人口质量上的努力,更要看到控制人口与引进人才一体两面。当然,如何进步人口质量是大城市将来需求处理的一大难题,关于其他城市来说这一难题愈加难以处理。其他城市更应强化竞争认识,努力提升本身吸引力。
京沪常住人口下降未必是好事,不能将其解读为是城市竞争力下降的后果。人们其实更希望京沪人口下降是竞争的后果。笔者不是希望京沪“弱”下去,而是希望其他地域可以强起来。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才是乱世应有的气候。(毛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