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读懂消费提示面前的变化
春节将至,一波消费顶峰行将到来。依据全国消协组织近两年春节时期受理的相关赞扬状况,中消协发布了2018年春节十大消费提示。
这是中消协以及各地消协的例牌举措,原因是作为消费淡季,人们经过线下商超实体店和线上电商平台选购年货、置办礼品、预定团年饭和新年酒席等均已进入倒计时。消费提示的意义在于警示团体,防止“循环消费”“隐藏玄机”“先涨后降”等商家精心设置的圈套。而每年消费提示的侧重点不同,反映着消费者心思和行为变化,以及春节消费的趋向和意向,从正面勾勒出“春节经济”的晋级转型。
反映在购物行为上,是从注重“产品”到“质量”。以往,各地发布的消费提示次要针对线下,更有相当一局部是针对产质量量的赞扬,比方提示消费者防止购置“三无产品”和过时商品,或许提示消费者保管购物小票,及时向有关部门赞扬。但随着线上购物逐步被大家承受,营销手腕、物流速度等效劳质量的成绩凸显出来,如往年的消费提示就把重心放在感性看待商家优惠促销下面,提示广阔消费者面对诸多引诱时,应坚持感性,按需消费,货比三家,谨防虚伪打折。这面前是产质量量越来越好,消费渠道越来越多,不少商家面对剧烈的竞争情势,更倾向于在营销手腕上做文章。
消费提示也一直坚持对热点话题的关切。过来几年,火车票晋级到网购,呈现了不少“黄牛党”,提示的内容是大家用正轨渠道购置,而随着“刷票软件”盛行,2016年特别提示消费者不随便运用各类刷票软件,防止团体财富或团体信息平安遭到损害。有鉴于“假票”的空间越来越小,消费者购票习气越来越正轨,往年的消费提示不再提及购票,而是另外两个变得罕见的新成绩:一是警觉专坑老年人,所针对的是一些无良运营者组织收费款待会、安康讲座、收费旅游、赠送礼品等会销活动,诱骗老年消费者购置质次价高甚至是“三无”保健品;另一种是小心扫码送礼品等新型诈骗,经过“赠送活动”诱骗消费者微信扫码或许填写信息,随便获取团体隐私。这种关切指向的一些社会热点事情,异样发人省思。
此外,最大的变化在于提示消费者出门游览要留神。以往,春节的关键词是阖家欢乐,不远千里也返乡,吃团聚饭,看春节晚会。但近几年,国人过春节的方式逐步多样化,旅游过年就是一个最分明的景象。2017年春节时期,全国共接待游客3.44亿人次,“南下避寒”和“北上赏雪”成为次要流向,而出境旅游的公民总量也到达615万人,创下新高。针对2018年能够又是一个“旅游年”,消费提示专门指出要选择有合法资质、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游览社,要到游览社营业场所签署旅游合同,要在包车和租车时留意几种情形,其中,针对一些OTA网站(在线旅游平台)存在商家捆绑圈套,还特别作出了提示。这些细节树立在对赞扬数据的剖析上,有很强的理想针对性。此外的一个亮点是对延聘清洁家政效劳作出提示,想来是顺应在线OTO效劳越加兴旺的潮流,值得点赞。
节日循环往复,消费在转型晋级。回忆过来几年的变化,一些低质低效的产品和效劳逐步淡出视野,线下购物和旧式营销结合得越来越严密,而在线效劳和出门游览也催生了很多新成绩。在逐步放慢的消费节拍里,我们要多听听消协的提示,使消费愈加感性与平和。毕竟,消费不任性,才干不为消费所驾驭,才干让消费效劳于人类自身。(王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