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高考前学生和家长如何减压
高考工厂受追捧 应试教育驱逐素质教育?
随着6月7号的临近,高考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安徽大别山深处的毛坦厂镇被喻为高考镇,每年3万余学生和陪读家长云集于此;每天中午和晚上放学后,数千陪读家长前往学校大门前送餐,然而你可能无法想象,这些送餐的家长,很多都吃孩子的剩饭。
毛坦厂中学坐落在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镇,占地1500亩,教职工近800余人,在校生近2万人,比一般不入流的三本院校人数都多,因此毛坦厂中学也被称为亚洲第一大的高考工厂。
同样知名的还有考生和家长心中的“神话”衡水中学,2015年的高考,衡水中学有118人考进清华、北大,文理科过600分人数2867人。作为从经济盐碱地走出的超级中学,衡水中学近年来几乎吸纳了全河北的教育资源,走出河北走向全国。2017年3月底,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正式在浙江嘉兴平湖市揭牌成立,与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隔空喊话再次引起舆论关注。
而在此背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衡水中学的分校开得越来越多,报名衡水中学及其分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恢复高考40年 高校录取率飙升至75%
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40年时间里,每年参加高考人数已达上千万,高校录取率也从最初的5%逐渐增加到现在的75%左右。
事实上,出于高考录取率的压力,经过一定比例的选拔考试,才能迈入高中门槛。而接受过高中教育的适龄青年,只有少部分能够跨入大学校门。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亚群看来,当时的大学教育属于典型的“精英教育”。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有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连续大扩招。与之相伴的是,高考录取率的大幅上升。据统计,1998—2005年间,高考报考人数年均增长11.58%,高考录取人数年均增长23.75%。到2015年,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达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0%,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从最初的100个人录取5人左右,上升至70多人,我国高考录取率一路攀升。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迈向“大众教育”。在一个大多数人都能上大学的年代,考上大学已经不是稀罕事,现在大家更关注的是考上的是不是好学校、好专业。
与此同时,高考也不再是学生上升的唯一通道。近年来,不少优秀的学生选择报考海外大学,通过留学海外来拓展国际视野。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选择都更为从容。
跨入新高考元年:从单一考试走向多元评价
当年的高考,是不折不扣的“独木桥”。改革开放初期,受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限制,能够通过高考升入高等学府深造的人堪称凤毛麟角。而今的高考,更像是意义深刻的“成人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极大增强,水涨船高之下,高等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进步。换句话说,就是招生容纳量更大了、教育水平更高了、考生选择面也更宽了。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也被称为“新高考元年”。新高考将在浙江、上海两地展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进入关键时刻。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这一次,是党中央、国务院下定决心自上而下、展开全新顶层设计的大变动,被认为是恢复高考招生40年来的一次重要改革。
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新一轮高考改革提出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即招生学校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这是当今高考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所在。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全国高考改革方案的大框架和总体目标,各省根据实际,制定具体的高考改革方案。
(北京时间综合,参考消息源为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
>>相关报道:
1977年高考忘带准考证 好在监考老师网开一面
40年前,22岁的符中平在琼中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因为过于激动,他在参加第二堂考试时竟忘记带准考证,好在监考老师网开一面,还是让他参加了考试。[详细]
5000名广场舞大妈高考期间息舞 获赞深明大义
考生们十年寒窗不容易,我们这些广场舞大妈帮不上别的什么忙,停跳几天广场舞,还孩子们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详细]
盘点各地霸气高考标语 头破血流也要冲一本线
南京一所高级中学高三教室里,黑板上挂上了“我拼命,我怕谁?”的横幅,激励大家拼搏高、舍我其谁的的斗志,增强自信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