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统一了东方六国,控制了百越之地,创造了万里长城的神话,秦始皇陵等两千多年依旧凸显重要的地位,他的各项改革并举,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帝王,却在继承人问题上犯了错误。虽然按照他的本意,是传位长子扶苏,却被赵高、李斯合伙篡改了遗诏。究竟是秦始皇没有意识到这种可能性,还是无力回天的无奈之举?
首先,我们知道长子扶苏的政见与秦始皇的劳民伤财是不同的,他不被秦始皇喜欢,被派往河套地区防止匈奴入侵。大家知道匈奴问题直到西汉汉武帝才得以彻底解决。
不过,派往边境防守匈奴,扶苏和蒙恬都可以掌握军权,或许这是秦始皇有意的安排。秦始皇在继承人安排上实际上是不够周密的,因为继位都是到咸阳继位的,不可能在边境继位。有一个极大的可能是秦始皇没有料到自己会早死,因为他一直在追求长生不老。
其次,秦始皇对权力进行了分配,赵高、李斯相互牵制,虽然颁布诏书是赵高,但是其中的撰写诏书的字体却是李斯的。只是他没有料到赵高说服了李斯,篡改了遗诏。最主要的是李斯当年害死了韩非子,把柄落到了赵高手里。
再次,秦始皇应该没有提前安排好继承人的问题,属于突然的死亡。料想应该是吃了大量的有毒丹药,本身自己脾气过于暴躁,推想应该是死于心肝之病。发病比较急切,匆匆交代一下后世安排就挂了。这给赵高等人篡改争取了时间。
据说秦始皇死于热季,为了防止尸体腐烂用咸鱼覆盖运往咸阳,一代帝王真是惨淡。赵高等人平时与扶苏等人就有矛盾,深知一旦扶苏登基,自身性命难保,这是他必然冒险的原因。另外他要扶植的也只是不学无术的傀儡而已。
而后,秦始皇对长子扶苏的智商高于高估了,在所有孩子之中,这个扶苏有一定的民意基础,而且手握重兵,只要他愿意就可以登基。或许这也是秦始皇对扶苏的某种暗示。只是被篡改的诏书成了他的催命符。
最后秦始皇应该对天下的形势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过度压迫人民,奴役人民,大大小小的局部反抗不断,他的其他儿子没有这个能力维持江山。尽管他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不过对人才的认识不足,没有早作安排,这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或者秦始皇也已经安排了另外一手,不过被赵高等人摧毁了,淹没了历史记载也未可知。总而言之,秦朝辉煌一代,在秦始皇死后,渐渐的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
本篇感悟:在职场中,作为领导,识人用人非常关键,同时未雨绸缪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