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 > 国内新闻

《人民的名义》总制片人高亚麟:像手艺人一样踏踏实实做好东西

作者:刘阳 2017年04月22日 国内新闻

(北京时间记者 韩越洋 武月华 报道)自3月28日开播以来,《人民的名义》作为反腐题材电视剧,收视率一路走高,剧中许多官商博弈、官场日常等剧情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观众。近日,该剧的制片人、出品人、发行人兼饰演腐败分子刘新建的高亚麟,接受北京时间记者专访,讲述了这部剧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人民的名义》总制片人高亚麟接受北京时间记者专访)

“阳光老爸”变 “奇葩贪官”

高亚麟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艺术家庭,在公众的认知中,他是伴随着一代人记忆的《家有儿女》中的“好爸爸”夏东海,是都市情感剧《头号前妻》中的成功商人方为纲,多年来他一直以正面形象出现在荧屏上,而在《人民的名义》中,高亚麟饰演了言行极其夸张、动辄试图跳窗逃脱的“大贪官”——汉东油汽集团董事长刘新建,曾任前省委书记、“终极大BOSS”赵立春的秘书。作为国企的老总,他伙同赵瑞龙侵吞国家资产7个亿……

那么高亚麟如何看待自己在《人民的名义》中饰演的刘新建这个角色呢?在接受北京时间记者专访时,高亚麟坦言:“刘新建这个角色我只是正常演出,并没有演的有多好,这个角色还是挺有意思的,刘新建是一个典型的在红色家庭长大的人,他重情重义,有自己的信念,他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他在帮助人在报恩,但是他忽略了一点,他这个权力是谁给的,他只认给他权力的那个人,而没有意识到那个人的权力也不是别人给的,那是公共权力,他把公共权力当成了私家财产。”

高亚麟告诉记者,其实在娱乐圈中也会碰到很多这样的人,“比如说一个人演某一个戏火了,成了大明星,走路就开始跟踩弹簧一样,跟我演的这个刘新建异曲同工,但是你忽略了一件事,你那个角色被人认可了,跟你没什么大关系,没有好剧本、没有好导演、没有电视台播出、没有那么多观众喜欢,你是什么明星,你是其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文艺圈潮起潮落,今天这个明天那个,少了谁文艺圈不转呢?”

冒险投资反腐剧 意外火爆荧屏

高亚麟近年转战幕后,创作了不少作品,《人民的名义》在开拍之际曾遭遇撤资危机,在紧要关头,高亚麟帮了好朋友李路一把,拿出全部身家,成为主要投资方,保证了这部剧的正常拍摄,并由此一战成名。

高亚麟坦言,当初投资这部剧是有极大风险的,已经做好了赔钱的打算,“我选择每一个剧,首先它是有正能量和主旋律的,可以不要利润,但是必须做一个好东西,我们认为《人民的名义》是一个好作品,只是它到底能不能火,当初谁也不敢说。”

《人民的名义》一经开播即登上收视冠军宝座,如此火爆是高亚麟万万没想到的,“没想到这部作品大家这么爱看,甚至跨着年龄段的去看,好多年没这样了,真没想到这部剧会被这么多人追。”

当记者问及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时,高亚麟说:“可能就是因为反腐这件事太现实了,观众应该对里面的很多案例不陌生,十八大以来,政府最大的一个动作就是反腐,从拍苍蝇到打老虎,新闻里报道的比电视剧还要热闹,天天让我们惊着,这个剧在当下有点应景,因为是所有观众身边的事。它不只是一个反腐剧,更是一个反映当下众生相的现实主义力作。”

在公众的认知中,高亚麟一直是演员,此次作为《人民的名义》的制片人、发行人,高亚麟感慨演员是剧组中最受万众瞩目又操心最少的一个人,“演员操的心就是如何演好这个角色,作为出品人和制片人则个个环节都要操心,从前期到剧本、题材的选择,到哪个编剧哪个导演都要定,包括整个片子应该用一帮什么演员,片子的气质、预算、发行等等。”和制片人相比,还是演员更轻松。

主打人情牌邀约老戏骨

剧中的很多老戏骨都成为了流量担当,而实际上该剧中很多演员的片酬很低,很多人都是冲戏来的。“首先作品本身打动了他们,还有一个是演艺圈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互帮互助的人情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进入这个行业以来这群人就互相合作,大家都知道对方本身很热爱表演艺术,拿它当作事业,而不是换取名利的手段,这样的一群人团结在一起,来一个就有两个,来两个就有三个,来三个就变成无穷了,物以类聚的合力就形成了,整个片子的气质就形成了。” 高亚麟说。

当记者问及为何不启用年轻演员时,高亚麟回应:“这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的,因为我们最大的出品方是最高检影视中心,我们去采访了大量的检察官,他们全是一帮高知人群,都是高校的精英、尖子生、法律硕士,成为一个检察官最小都要三十多岁,如果再办这样的大案,肯定是陆毅这样的年龄,包括这里面有市级领导省级领导,哪有90后,它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品,更加要贴近真实。”

最后,高亚麟想提醒当下的演员,作为一个手艺人一个演员,把手艺练好,这真的是唯一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