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财经 > 财经

小学生必背文言文(是否正在透露一个消息)

作者:刘书华
2023年03月31日 14:09
财经

当下的高考,至少语文基本兑现了“中心转移”,语文已经成了温儒敏教授描述的那般,阅读能力决定考生上限,或许真的会有15%的考生做不完试卷。

作为教育部语文教材的总编,温儒敏这个名字看起来十分熟悉,但在他说出那句话之前,也很少有家长和考生会特别留意。此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温儒敏教授的一段话里有这样一句:“语文高考最要就是要实现15%的人做不完”,此话一出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虽然温教授曾站出来辟谣,他本人并没有说过这句话,他原意并非如此,而是被一些人错误解读了。他的本意可以理解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必须拉开一定的差距,阅读速度就很重要,有15%的学生做不完也很正常”。

不过,即便是温教授作了驾驶,但是要知道,这个比例非常高,而且这句话并不是针对成绩不好的“差生”说的,而是针对无法把握语文改革的每一个考生。其实,从现在中小学语文教材发生的变化就可以看出一二,比如,仅仅是高中生必背的古诗词这一项,就比此前直接多出了5倍左右。当然,增加一些经典古诗词,涵养学生的文化水准,这并没有错,但这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和压力,尤其是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新高考”。

陕师大有一位教授曾痛批这一现象,“让高中生背72篇古诗文,教材主编们能背下来吗?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方法,这根本就是舍本逐末”。这位教授的批评一经曝出,就引发了许多家长的共鸣,纷纷替孩子打抱不平,希望高考语文改革不要再次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是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成绩自然也不会差。

不过,从近些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来看,考生们还是早早做好心理准备,尽快适应才能不被淘汰。

两大类:虚构类(寓言、童话、小说)和非虚构类(史书、传记、生活常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读物应当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由虚到实,从1~6年级可以依次重点阅读:

寓言童话短篇小说历史小说名家散文名人传记生活常识寓言童话《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木偶奇遇记》《假话国历险记》《洋葱头历险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一千零一夜》《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西游记》

短篇小说《夏洛的网》《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佐贺的超级阿嬷》《不上补习班的第一名》《欧亨利短篇小说集》《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历史小说《封神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说岳全传》《杨家将》

名家散文《林清玄散文集》《梁实秋散文集》《张晓风散文集》《席慕容散文集》

名人传记《法布尔传》《富兰克林传》《牛顿传》、《爱因斯坦传》等《华盛顿传》、《丘吉尔传》、《罗斯福传》等

生活常识关于身体健康关于人际交往关于经济金融

小学6年,是孩子语言能力的黄金发展期。汉语、古汉语、英语,这三个方向都要得到发展。

名家散文,是将来孩子学习写作的范本。历史小说,是将来孩子系统学习古诗词、文言文的入门。外国寓言、童话、小说,是将来孩子阅读英文原著的基础。

小学6年,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夏洛的网》让孩子明白友谊的价值,《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让孩子知道贪婪的危害,《佐贺的超级阿嬷》让孩子学会如何乐观对待困境,《不上补习班的第一名》让孩子看到自立自强创造的奇迹。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展示了人性善恶,《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揭开了世间百态。

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祝你成功[玫瑰]

朱元璋快要被他纠缠得烦死了,但是却没有杀他,甚至后来还亲自给他写文章立传。朱元璋写《周颠仙人传》,这才将一个疯子、神经病的名字“名留青史”。这个疯子就是周颠。

周颠本来没有姓名,也没人知道他的姓名,只知道他姓周。家住江西南昌县,小时候还好,到了14岁的时候忽然得了疯癫的病。时不时地总是翻着白眼,嘴巴也歪了,口水总是从嘴角流下来滴到地上,他还总是胡言乱语的说话,嘴里总是讲些天马行空荒诞奇怪的事。别人见了他这疯疯癫癫的样貌,于是就把他叫做周颠。

原先周颠家里人还给他治病,结果怎么也不见好,也就放弃了,任由周颠发癫。慢慢地周颠就跑到南昌市集上去乞讨去了,也不回家。别给他好的吃,他就吃好的,给他差的吃,他就吃差的,甚至有些坏人将狗屎猪尿放到饭菜里给周颠吃想要戏弄他,他也照吃不误。晚上他就睡到别人农户的猪圈羊圈里,搂着别人的肥猪、羊羔一起睡觉,睡到香甜的时候还鼾声如雷。

后来朱元璋去南京,就被这个游荡到南京的周颠拦住了马。周颠嘴里一边大声喊着“告太平、告太平”,一边躬身给朱元璋磕头,别人问他告太平什么意思,他也不回答。朱元璋问随从,这个人是谁,随从说他是个疯子神经病乞丐,朱元璋毕竟自己做过乞丐,多少对乞丐还是有些同情心的,于是也没有责罚周颠,没搭理他就走了。但谁知道,只要朱元璋一出门,这个周颠就去拦马,次次嘴里都大喊“告太平、告太平”。

朱元璋实在是被周颠给烦透了,就叫手下的人给周颠烈酒喝,想把他灌醉不让周颠来烦自己。谁知道这周颠拿起酒坛子咕咚咕咚喝了个精光,却丝毫没有醉意,喝完酒还从自己胳肢窝里抓几只跳蚤丢到嘴里咀嚼当下酒菜。朱元璋看了问他把什么丢嘴里了,他就回答是跳蚤,问他有多少跳蚤,他就回答有两三斗。可把朱元璋给恶心坏了,这朱元璋虽然当过乞丐,但是再饿也没有吃过跳蚤啊。朱元璋也是好心,看周颠数次又以身上有跳蚤痒为理由来烦他,给周颠做了身新衣服。

谁知这周颠丝毫不收敛,每次都要疯言疯语地去烦朱元璋,朱元璋终于忍无可忍,打算把周颠给烧死。于是就命令别人把周颠用一个大缸给盖住,然后在大缸外面放柴火烧,烧了足足有一个多小时,柴火都烧完了。本来以为周颠已经变成了个闷乳猪,没想到翻开大缸一看,这周颠好端端地活着,甚至像是刚睡醒一样伸着懒腰打着哈欠,除了额头稍微沁出一点汗以外,完全没有丝毫异样。这时候朱元璋觉得这周颠真是个神人,于是就命令他去蒋山寺宿食,让庙里的主持好好招待他。

谁知道这周颠到了庙里也不老实,今天在这个佛殿里面大小便,明天在那个佛堂内搞破坏,庙里和尚真的是对他又恨又怕。有一次这周颠和一个和尚抢饭吃,没抢过,居然赌起气来,把自己关到房间半个月滴米未进。朱元璋听说之后感觉很是神奇,去到庙里亲眼看到这个周颠半个月没有吃饭居然一点也没有饥饿的感觉,走路一样的生龙活虎。于是朱元璋就命人赏赐周颠饭菜,并和他一起吃了这顿饭。后来朱元璋又秘密命人饿这周颠个把月,果然这周颠非但没有被饿死,反而继续着往日的疯癫状态。

直到有一次,朱元璋再到蒋山寺。周颠用手在地上画了一个圈说到“你打破一桶,再做一桶”。这朱元璋马上明白过来了,这周颠是在建议朱元璋争天下的方法呢。周颠说的打破一桶,再做一桶的意思是夺天下要打败陈友谅和张士诚,但是不应该同时和这两个人开战,也不能让他们联盟,要各个击破,打败一个之后再去打另一个。

后来朱元璋要去九江跟陈友谅开战,特意问周颠这一仗能不能打,周颠说“当然可以,陈友谅没有做皇帝的命”。朱元璋又问那你跟我一起去吧,周颠答应了,并且挥舞着自己的拐杖作战士挥长矛的样子,预示此战必胜。当船开到宛城的时候,水面没有风,船行驶困难。朱元璋又问周颠,周颠说“只管前进,前进就有风,要是没有胆量前进,就没有风”。于是就派人在岸上牵船行进,果然走了二三里,就起风了。

朱元璋一看,好家伙,你周颠虽然疯癫,但是说的话倒还是挺准的,你这要是去摆个摊算命估计也沦落不到讨饭的地步啊。于是就让人留心周颠说的那些疯言疯语,让都报告给朱元璋听。有一次,周颠看到江里面有很多江豚翻出水面戏水追逐,于是就说到“水怪见多,此战损人多”。

这话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去了,勃然大怒,我这还没开打呢,你就说我这一场仗要死很多人,你这不是扰乱我军心吗。于是朱元璋就命令人把周颠丢江里面淹死。可是手下把周颠都丢江里几十次了,周颠都能毫发无伤地爬起来,折腾来折腾去,周颠没累,可把这些抓住周颠手脚往江里丢的士兵给累坏了。他们只好回去找朱元璋复命,朱元璋一看,让淹死的周颠居然跟着士兵一起回来了,向士兵问明缘由后,也是惊叹不已。这周颠回来还跟没事人一样,还对朱元璋说饿了,要吃饭。

吃了朱元璋赏赐的饭菜后,周颠就收拾衣服行李做要走的样子。临走前来到朱元璋的面前,弯下腰伸长脖子说“来,你杀了我吧”。朱元璋说:“被你烦了这么多日子,不敢说杀你了,你还是走吧”。随后周颠就走了,果然这一仗,朱元璋惨胜,也确实折损了不少人马。

后来这周颠就没踪没影了,也没有人在看见他乞讨了。只有听说有人在庐山见过他。本来就以上区区故事也不需要大惊小怪,毕竟是个疯癫的人,朱元璋应该也不会太在意。那朱元璋为啥偏偏要给他作传呢?原来,后来这不露面的周颠居然救了朱元璋一命。

话说这年朱元璋已经统一天下当上皇帝了,突然患上了重病,宫里御医什么的都束手无策治不好朱元璋这个病,朱元璋也感觉自己要一命呜呼了。就在这时,宫门外一个和尚敲门说知道朱元璋病重要献药。说是奉了周颠的吩咐,半个月前从千里之外赶过来给皇帝送药的。

朱元璋这时已经25年没见过周颠了,他居然能半个月前就知道自己要患病,真的是神奇。不过更神奇的是,朱元璋吃了这和尚送过来的药后,刚开始全身抽搐,但是过了一晚之后,居然病症全无,身体甚至比生病之前更加精神了。周颠送的这药,可真算得上是救命药。

后来朱元璋屡次派人去庐山找周颠,不过都没有见到。于是就亲自提笔为周颠写了《周仙人传》,也是感谢周颠的救命之恩吧。

绝对支持!我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的。

孩童语言发展时期在婴幼儿时期和少年时期。7岁之前语言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大量背诵古诗,有助于孩子感知语言的韵律、语言的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的大孩子,两三岁就会背诵几十首古诗。

那时还只有收音录放机,学习语言没有现在手机这么方便。而家庭人员大部分只有我和她。父亲在另外一个城市。我在她还在地上爬的时候,就给她放儿歌,放古诗朗诵。这是语言学习的输入阶段。到了2岁多,你会惊讶地发现只要那个伴奏的音乐一响起,她就会背出诗句了,虽然吐字发音不准,奶声奶气的。

现在我的双胞胎孩子,我沿用一样的教育方式,没有强迫他们背诵,只在他们晨起穿衣和睡前准备时,放古诗词给他们听。在他们六岁的时候,我看到抖音里一些小孩背古诗的短视频,我也试着跟他们拍。先拍他们最熟悉的。前20首几乎可以每天一首,因为他们已经耳熟能详了。你在拍摄的时候,会发现一些问题,如个别字眼咬字不准。你只要纠正这个别的地方。孩子背的轻松,抖音里点赞的人越多,他们背诵起来越有劲。

当很熟悉的背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背那些有点印象但不熟练的。

在一些零碎时间,如玩玩具、吃饭、穿衣等轻松的时候,可以把古诗词当成背景音乐,不停地反复地播放,让孩子的耳朵慢慢熟悉,在不经意间,古诗词就成了熟悉的音乐。在某一天,你拿出书本,只给他问,这首诗你会吗?他只要有一句能想起来的,就有了兴趣。这时你就可以引导他多读多背几次,直至记住记牢。

现在上小学一年级了,教材课本上的古诗词,对他们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别人在背诵,他们就可以学拼读和认字了。

背诵古诗,无须大把时间和精力,用我的这个方法,让孩子喜欢读诗背诗没有压力。

1、在孩子各种活动区域,把古诗词朗诵作为背景音乐播放,磨耳朵。

2、可以陪孩子看简单的诗词绘本,带点读的更好。

3、等5—6岁时,可以把最熟悉的诗词挑出来,一首一首地过关,就是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并要求背诵完整流畅。

4、可以录视频发抖音或朋友圈,让孩子感受被人点赞的成就感!也可以鼓励他坚持下去。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他自己对自己的视频比被人的更感兴趣。他自己播放一次,就是复习一次。无须你来要求。

学习文言文,可以从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和唐诗这一类,容易诵读的短文或诗歌开始。

在比较小的时候,可以只是让他多听。愿意朗读的,也可以让孩子学着诵读。学习诗歌中的韵律和声调。

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理解,比较好的时期是在5~6岁左右,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的情况下,再去逐字的解释或者背诵。

曾经有一个说法是儿童不需要理解古文,只需要大量的背诵就可以了。但我一直有不同的观点,觉得需要理解,背诵才有意义。

三字经和千字文,属于比较经典的蒙学启蒙里面说到的,大多是必备古代常识和历史知识。

如果是启蒙,古诗词的阅读理解。

我推荐用声律启蒙作为教材。

我在还给孩子启蒙古文的初期,有一个烦恼。那么多的唐诗,一首诗是一个主题,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特点,主题多而内容繁杂。

常常会让人有无处下手的感觉。

没有理解的机械诵读,记住了也很容易忘掉。

之后自己先开始接触声律启蒙,完全是看我每天在读不断的诵读中,他就慢慢听熟了。

而这种听读的方式让他并不排斥,听多的时候他开始慢慢好奇,哪一句是什么意思?

这个时候,我才开始单句的解释,为什么这句要写这些,什么叫做对仗。

声律启蒙整个韵文的安排就是很好的,一种由浅入深的学习。

从每天的单个字入手,了解同义字,反义字。

开篇的单词对经常是会出现同义词,仁对义,让对恭。仁爱对仁义,谦让对恭敬。

或者反义词,明对暗,淡对浓。贫对富,塞对通。

双字对多是同类或相对的词语,人物,植物,花鸟,动物。

来鸿对去燕,(一东)芍药对芙蓉。(二冬)霜菊瘦,雨梅肥。(五微)

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地名和方位的对应。

冀北对辽东。(一东)巨海对长江。(三江)

把这些内容拓展出来,对孩子来说,比单纯的古诗词更加好理解。而正是这些元素,其实在古诗中也常常会说到。

就比如我们都知道古诗,经常爱描写春天。

最出名的春晓。咏柳。春夜喜雨。这些都离不开描写春天的景色,和春天出现的动物和植物。

而在声律启蒙中,这些类似的描述更是层出不穷。让孩子在诵读中慢慢的领会到这些元素。再遇上类似的古诗,就会觉得相当的熟悉。对类似的修辞比喻手法,也会觉得并不陌生。

来一首大家最熟悉的贺知章的咏柳诗一篇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那如果有先读到声律启蒙的,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或者是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那再去理解这些诗,是不是就更有画面感,已经先感受过类似的描写了。

声律启蒙里面也有很多句子其实就是来自我们熟悉的唐诗里面。比如说,芳池鱼戏芰荷风,白话文翻译就是,小鱼在芳香四溢的荷花池里游来游去。

改编自小学生必背古诗,汉乐府的江南一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就是在解读声律启蒙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原来作者把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元素都融合到对仗的句子里面去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