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财经 > 财经

参谋长是几号首长(参谋长联席会议是怎样的一个机构呢)

作者:丁熙华
2023年03月31日 00:09
财经

一句话,参谋长联席会议只不过是国防部长、总统、国土安全委员会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顾问机构,国防部长是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当然领导。换句话说,国防部长是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上级,既然是上下级关系,谁权力大,就不言自明了。更进一步而言,参谋长联席会议只是一个顾问机构,因此其本身并没有什么正式的权力。

美国国防部徽

(来源:维基百科,下同)

根据美国1947年《国家安全法》,美国建立了国防部,统一领导陆海空三军。国防部长及其领导下的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的部长都是由文职人员担任。各军种的参谋长是有军职人员担任,而由军职人员担任的各军种参谋长,只是文职部长的顾问。而参谋长联席会议则是在国防部长的领导下工作,是国防部长、总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顾问机构。美国之所以这样设置,主要是为了使军队完全置于文官控制之下,从而防止军队发生政变上台。

美国国防部的组织架构(2013年11月)

美国国防事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75年的大陆会议。1789年9月29日第一届国会通过法律,创建了美国战争部,这是国防部的前身。1798年美国国会成立海军部前,海军事务是由战争部处理。根据1947年美国《国家安全法》,美国设立了一个“国家军事机构(National Military Establishment)”作为统一军事指挥机构,同时建立了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安全资源委员会、美国空军和参谋长联席会议。而这一“国家军事机构”是置于以为国防部长的控制之下的。1947年9月18日,这一“国家军事机构”正式开始运行(同日设空军部)。1949年8月10日,“国家军事机构”更名为“国防部”,并正式将陆军部、海军部和空军部原本三个内阁级部纳入其管辖范围之内。美国国防部是由国防部长办公室(OSD)、参谋长联席会议(JCS)、联合参谋部(JS)、监察长办公室(DODIG)、联合作战司令部(UCC)以及三个军种部,即陆军部(DA)、海军部(DON)以及空军部(DAF)、国防局( Defense Agencies)、国防部现场活动机构(Department of Defense Field Activities)、国民警卫队(NGB),以及其他根据法律、总统或者国防部长命令建立的办公司、机构、组织等构成。

美国现任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

而作为国防部的首长的国防部长对于美国军队的指挥权和地位仅次于美国总统和国会。而国防部长的任命是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是美国内阁成员,也是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根据美国法律,国防部长是

国防部首长,拥有指导和控制国防部的权力(authority, direction and control over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同时国防部长还

作为总统在国防问题上的主要助手,有权向总统提出自己在与国防有关上所有事务的建议(he principal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in all matters relating to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国防部长在总统的命令下,可以对国防部所有武装力量拥有作战和管理的指挥与控制权。只有国防部长(或者总统、国会)有权授权三个军事部门以及十个联合作战司令部之间的武装部队作战控制权的转移。由于国防部长拥有仅次于总统的军事指挥权,因此在很多非正式场合,国防部长经常被称为事实上的“副总司令”。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虽然可以作为总统和国防部长的首席军事顾问,协助总统和国防部长进行指挥,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是没有武装部队的指挥权的。

参谋长联席会议徽

参谋长联席会议(JCS)同样是根据与1947年《国家安全法》设立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是美国国防部中的高级军事将领组成的一个群体。参谋长联席会议可以就有关军事问题向总统、国防部长、国土安全委员会以及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建议。参谋长联席会议是由主席、副主席、各军种的参谋长,即陆军参谋长、海军陆战队司令、海军参谋长、空军参谋长以及海岸警卫队参谋长组成。所以成员,都是由总统提名,国会参议院批准任命的。而各军种的参谋长,除了履行其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义务外,还直接在其所在军种部部长领导下工作。根据1986年美国《国防部重组法》,参谋长联席会议并没有单独或者集体的军事行动指挥权,只是总统、国防部长、国土安全委员会以及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军事顾问。当前,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军事人员的准备、计划于训练,确保随时可以投入作战任务。除此之外,参谋长联席会议还具有向总统、国防部长、国土安全委员会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军事建议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才被看做是总统和国防部长的首席军事顾问。

截止至2018年3月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工作人员组织图

总而言之,参谋长联席会议是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国土安全委员会以及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军事顾问机构,并不具备军事指挥权。而国防部长作为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直接领导,具有仅次于总统与国会的军事指挥权,一般被看做是“副总司令”。从这一角度来说,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权力远远小于国防部长。

现任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

ps. 提问者看来又是弄混了“权力(power)”与“权利(right)”。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974条回答。

这是日军的制度决定的。

日军不是没有副职军官,但副职军官很少担任重要工作,也不代表打仗。

副职军官带兵打仗,在日军中是很少见的。

比如关家垴战斗中,日军指挥官冈崎谦长,他就是一个副职军官。

冈崎谦长这家伙是陆军士官学校37期毕业,也是科班出身,当时是一个陆军中佐。

他曾经担任过第37步兵团作战参谋,当时的职务是该步兵团下属的第226联队副联队长。

冈崎谦长虽没有什么实战经验,但因为工作性质原因,对于八路军还是非常了解的。

同时,他是工兵出身,对于修建防御阵地坚守,颇有一些水平。

那么,为什么冈崎支队会派遣副职军官冈崎谦长作为指挥官呢?

很简单,冈崎支队本来就是拼凑的部队。

当时日军兵力不足,冈崎支队是由几支部队拼凑起来,并不是来自一支部队。

他的核心几个中队,分别来自37师团一个中队、独立第九旅团一个中队、独立步兵第十二大队一个中队,还有独混9旅团一个山炮中队。

看看,这个区区510人的支队,就来自4个部队。

由于部队本来就是凑起来的,所以只能临时安排一个军官。

冈崎谦长担任过作战参谋,对于军事方面很了解。同时,他担任第226联队副联队长,也是跟随一线部队活动的,对八路军比较了解。

显然,冈崎谦长是比较合适的。

但这是例外的例外。因为支队本来就是临时的编制,日军正规部队是绝对不会这样的。

衡阳战役中,第68师团长佐久间为人受重伤。

日军司令部没有任命他的副手顶替师团长,反而命令第116师团长岩永旺暂时代理职务。

随后,司令部命令堤三树男中将赶赴衡阳上任,接替第68师团长。

堤三树男当时已经58岁,在2年前担任旅团长,当时在后方从此闲职,主要年龄偏大。

而日军宁可将这个老头子派到前线,也不命令第68师团的副职升任。

其实原因不复杂。

对于师团来说,师团长其实只是起到一个拍板决策的作用。

师团有着完整的一套班子,严格来说即便没有师团长,指挥工作也一样运转。

师团参谋长的地位虽低于旅团长,军衔多是大佐,却是非常关键的人。

参谋长把各参谋制定的计划汇总成具体的行动方案,师团长签字后即可执行。

也就是说,参谋长只要有魄力,完全可以甩掉师团长自己控制师团。

但是,参谋长和师团长可以说是两个重要的角色,并不能互相代替。

如果师团长死了,参谋长代替师团长职务,那么更为关键的参谋长谁来去做?这可是决定师团生死存亡的重要岗位。

另外,师团长虽然只是拍板决策的,但也需要做出正确的决策,还要用于承担责任。

日军侵华期间,因决策失误被免职甚至开除军职的师团长并不少,这也是需要丰富经验和很大的抗压能力的。

参谋长虽可以做好所有的工作,但他毕竟比较年轻,军衔较低,磨炼较少,未必有师团长那种决策眼光。

所以,师团司令部的班子是不能乱动的,副职不能随便顶替师团长职务。

而旅团长也是如此,甚至联队长也是这样。

一般旅团长挂了,都会让一个联队长暂时代理指挥,联队长挂了则由大队长代理。

说来说去,这其实就是日本精兵政策绝顶的,也就是要求每个军官都是佼佼者。

以师团长为例,几乎都要是50岁以上的,而且资历极高。

以佐久间为人为例,他是陆军士官学校22期毕业,随后就在军队摸爬滚打,到了45岁才担任骑兵第28联队长,51岁担任骑兵第4旅团长,54岁担任第68师团长,结果55岁就被炸成重伤。

可见,佐久间为人从军30多年,才爬到了师团长职务。

要知道,每年陆军士官学校都有大量日本精英军人毕业,而从尉级到校级,从校级到将级,佐久间为人不知道付出多大努力,过五门斩六将,依靠能力和资历慢慢爬上去。

而原则上,师团长必须由旅团长升任上去,而佐久间为人担任旅团长也花费了差不多30年。

这个问题问的就有点问题。首先,苏联红军中军一级单位的最高军事长官不叫司令员,而是叫军长;只有集团军和方面军层面的军事单位的最高军事长官(含集团军属炮兵和航空兵最高长官)叫司令员。

在卫国战争中阵亡的军长实在是比较多,在此本人就不一一赘述了。接下来,我会介绍在卫国战争中死亡的军级以上的苏联红军军事领导人共计31人,死亡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 因伤重不治去世和在战斗中阵亡的有21人:

1)1942年7月16日,第39集团军司令员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博格丹诺夫中将在加里宁州克拉皮夫诺村附近突围的过程中身负重伤, 他带领8000人成功突围。1942年7月22日,他因伤医治无效在军医院去世。

2)1942年6月27日,第64集团军炮兵司令员雅科夫·伊萨科维奇·布劳德炮兵少将在横渡顿河的战斗中阵亡。

3)1941年10月8日,第18集团军司令员安德烈·基里尔洛维奇·斯米尔诺夫中将在波波夫卡村(现今乌克兰扎波罗日州的斯米尔诺沃村)附近(另有资料显示是在阿列克谢耶夫卡村)阵亡。

4)1943年9月27日,突击第4集团军司令员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济金中将,在视察基里亚科夫卡村附近的高地时,坐车触发两枚威力巨大的地雷牺牲。

5)1942年9月15日,第24集团军司令员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伊万诺夫少将在博尔镇附近,遭到炮击阵亡。

6)1941年8月4日,第28集团军司令员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卡恰洛夫中将,在斯摩棱斯克州斯托多利谢镇的突围过程中,其乘坐的坦克中弹阵亡。

7)1943年9月16日,第47集团军司令员帕维尔·彼得罗维奇·科尔尊中将在波尔塔瓦州别列佐瓦亚卢卡村的战斗中触雷牺牲。

8)1942年5月26日,西南方面军费奥多尔·雅科夫列维奇·科斯坚科中将在哈尔科夫方向的包围圈中牺牲。

9)1944年11月7日,第44集团军司令员格里戈里·彼得罗维奇·科托夫中将所在的苏军车队在南斯拉夫城市尼什地区遭到了美军飞机的误炸,而科托夫中将本人也因这次事故丧生。

10)1944年2月21日,第18集团军司令员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列谢利泽上将因病在军医院去世。

11)1942年5月9日,第51集团军司令员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利沃夫中将在空袭中牺牲。

12)1941年10月10日,第50集团军司令员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彼得罗夫少将在突围过程中重伤去世。

13)1941年12月28日,第3集团军司令员彼得·斯捷潘诺维奇·普申尼科夫中将在转移指挥所的途中触雷牺牲。

14)1941年10月7日,第24集团军司令员康斯坦丁·伊万诺维奇·拉库金少将在斯摩棱斯克州谢姆廖沃村附近的战斗中阵亡。

15)1944年10月19日,第53集团军司令员戈尔曼·费奥多罗维奇·塔拉索夫少将在解放匈牙利城市小新萨拉什的战斗中阵亡。

16)1941年7月14日,第13集团军司令员彼得·米哈伊洛维奇·菲拉托夫中将在莫斯科因重伤医治无效去世。

17)1943年11月9日,第44集团军司令员瓦西里·阿法纳西耶维奇·霍缅科中将因坐车被敌人炮弹击中牺牲。

18)1945年2月18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员伊万·丹尼洛维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因炮弹弹片造成的致命伤,死在东普鲁士梅尔扎克附近的医疗卫生营的手术台上。

19)1941年9月20日,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基尔波诺斯上将在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波尔塔瓦州舒梅伊科沃树林中的战斗中被弹片击中了头部和胸部,不久后死去。

20)1944年4月15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尼古拉·费奥多罗维奇·瓦图京大将因伤口感染在基辅的军医院中去世。

21)1943年8月5日,沃罗涅日方面军副司令员约瑟夫·罗季奥诺维奇·阿帕纳先科大将在空袭中牺牲。

二、3人被镇压:

1)1941年7月22日,第4集团军司令员亚历山大·安德利耶维奇·科洛布科夫少将以“因指挥失当,造成部队蒙受巨大损失”的罪名枪决(当天判决当天执行)。1957年7月31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以“证据不足”撤销了对他的指控,并恢复他的名誉。

2) 1941年9月27日,西北方面军军事法庭根据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刑法第193-22条б款和193-20条г款,判处第34集团军司令员库兹玛·马克西莫维奇·卡恰诺夫少将死刑,1941年9月29日执行枪决。行刑和埋葬地点不明。1958年1月30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撤销了对他的指控。

3)1941年7月22日,原西方面军司令员德米特里·格里戈利耶维奇·巴甫洛夫大将以叛国罪在莫斯科被枪决。

三、3人为了避免被俘饮弹自杀:

1)1942年4月19日,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的第33集团军司令员米哈伊尔·格里戈里耶维奇·叶夫列莫夫中将为了避免被俘饮弹自杀。

2)1942年5月25日,第57集团军司令员库兹玛·彼得罗维奇·波德拉斯在哈尔科夫州伊久姆地区的科潘基村附近的包围圈为避免被俘饮弹自杀。

3) 第6集团军司令员戈罗德尼扬斯基在亲眼目睹自己的部队在包围圈中被一步步歼灭,于1942年5月(估计日期在22日至27日之间),举枪饮弹自杀。

四、2人死于交通事故:

1)1941年10月29日,第43集团军司令员斯捷潘·德米特里耶维奇·阿基莫夫中将乘坐的飞机从古比雪夫飞往莫斯科的途中,飞机在奔萨州的格洛嘉耶夫卡村附近坠毁,机上无一人生还。

2) 1944年10月15日,敖德萨军区司令员伊万·格里戈里耶维奇·扎哈尔金上将在敖德萨市郊的一起汽车交通事故中丧生。

五、1人在战斗中失踪

1942年6月,突击第2集团军副司令员彼得·费奥多罗维奇·阿尔菲里耶夫少将在激战中失踪。

六、1人死于战俘营

1942年6月9日,原第20集团军司令员菲利普·阿法纳西耶维奇·叶尔沙科夫)中将死在哈默尔堡集中营中。

当代年轻人两顿正餐离不开看剧下饭,随着阅片无数,“影视榨菜”也摸出了一些门道。

首先剧情不能太血腥刺激,不然会影响胃口,接着内容要无缝衔接,不拘点开哪一集就可以顺畅看下去,毕竟若参差不齐,挑来挑去饭都凉了。

最后很关键的一点,故事要足够精彩,《士兵突击》正是许多人的“影视榨菜”。

而再绝妙的经典剧,盘多了也得包浆,这时就会找平替,演员跟类型都一致的《我的兄弟叫顺溜》就来到眼前,并且情节同样丝滑紧扣,顺溜虽一如既往的朴实、一根筋,但就是透着股讨喜,身世更为传奇,是狼奶养大的孩子,具有神枪手的天赋。

陈大雷的人设跟《士兵突击》中的钢七连连长高城也类似,一看就气宇轩昂、官衔肯定低不了,高城属于出身名门,能解释浑然天成的贵族气质,陈大雷则在剧中是新四军第六分区司令,跟顺溜有伯乐赏识千里马的提拔欣赏之情。

看剧时很多观众都不禁有一个疑惑,那就是六分区司令到底是什么级别,具体有多高呢?

要想厘清这个问题,就从六分区司令的官衔抽丝剥茧地深入挖掘,首先分区司令是国共联合抗战时的特有编制,为了抗击相同的敌人,共产党将所有的部队拢共分为两个军,南方的属于新四军,北方的为八路军。

只有两个军,各自一个大司令必然分身乏术,因此细分为三级建制。

新四军跟八路军属于一级建制,军区首长是军、师单位,建国后都被授予大将军衔,二级建制为旅级别单位,建国后是大将或中将军衔,分区司令则在三级建制的梯队,属于团级单位,建国后为少将军衔,所以陈大雷的司令官衔就相当于团长。

跟另一部经典剧《亮剑》的主角李云龙职位一样,并且他们面对的挑战也类似,李云龙到独立团后,家底捉襟见肘,首当其冲的大事就得自己想辙招兵买马,用极高的效率扩充部队,从而能跟敌人有一战之力。

陈大雷的六分区也不宽裕,说是有三个营,但一营跟二营都是待填充阶段,进度条完成度都没有10%,只有三营有三个连,三连满员实力可圈可点,一连跟二连也缺人,所以按照具体实力来划分,剧情刚开始的陈大雷,官衔是团长,但其实不过是连长的现实待遇。

可这一字之差区别就大了,团长可以扩充兵力,尤其在那个特殊的年月,从上到下都提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最终有多大的碗能盛多少饭,纯粹就看司令的个人能力。

碰上像李云龙、陈大雷这种颇具人格魅力,可以招揽一众能人投入自己部队的人,随着一次次跟日本联队的交锋战役,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发把实力扩大。

因为每一次战争的胜利,都可以缴获数不清的武器装备,足以给自己的士兵把武器更新换代,家伙什好用能极高提高战斗力,就更能打胜仗,逐渐在所处的片区威望就高,会吸引来年轻力壮的年青人入伍当兵,没几年则真成货真价实的团长。

陈大雷慧眼识珠地相中了顺溜,因材施教培养他成为一位神枪手,李云龙也招揽了和尚、张大彪等人,并且摈除成见跟赵刚、楚云飞都结下深厚的友谊。

而与此相反,陈大雷其实在初期也是危机四伏,毕竟实力尚且微弱,满打满算只有一个连的兵力,如果扩充不及时,很容易就会被敌人连锅端,所以这个六分区司令,当得也是风雨飘摇。

但这就是共产党人的魄力,就有这个自信白手起家,一不要先进的美式装备支持,也不坐等军首长给派拨点人马下来,一个个都撸起袖子卯足劲的大展宏图。

陈大雷剧中还常提到大司令,部队活动范围在两淮地区,只看语气就能感觉到这个司令的职务要远比六分区司令大,那他属于三级建制的哪一级呢?

捋一捋新四军的编制就能得到结果,新四军的一级建制是华中分区,范围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人口稠密且经济发达,二级建制则不等。

——如山东军区和晋察冀军区都有规模不同的二级建制军区,所以陈大雷口中的大司令,应该是二级建制下旅长级别的司令官。

这也符合情理,二级建制是三级建制的顶头上司,好比李云龙不管是立功还是犯事,提拔或罢免他的都是那位说一不二的旅长,既可以让他去被服厂当厂长,也能调动前往独立团当团长。

所以陈大雷叫管他的这位旅长为大司令,属于十分正常的一件事,毕竟跨着级别,他也很难直接跟华中分区的军首长汇报工作。

那么综上所述,若从司令们的官衔来划分,陈大雷级别一点都不高,属于细微末节的一个司令官,相当于基层干部。

但从顺溜等人的这些士兵角度来看,六分区司令就是不小的一个官衔,不仅有扩充军队的权力,还能一力指挥战役,虽说重大战争之前要等待上级的指示,可内会通讯不发达,指挥员们联系都靠无线电台,很容易就被炸的没信号,事急从权,就可以先进行作战。

当然,先斩后奏是有风险的,若战争大获全胜,部队几乎没有减员,还缴获大量俘虏跟武器的话,未来及汇报这件事就能大事化小,可一旦战争失利打了败仗,首当其冲要问责的就是团长。

因此,陈大雷这个六分区司令,简单地说就跟《亮剑》前期的李云龙持平,都属于待发育阶段的空壳团长,在抗战时期的三级建制里是第三梯队。

旅长麾下有许多类似的分区司令,打个比方,一级建制相当于一棵树的枝干,二级建制则是枝丫,三级建制就是枝丫上的树叶,树叶肯定比枝丫要来得多,所以陈大雷级别其实并不算太高,头顶还有无数的司令们。

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党内一律称同志。”

时下,在少数单位的官兵之间出现了一些不符规定、不合时宜的称呼:如有的称呼单位领导为“老大”“老板”,有的以“书记”称呼指导员、教导员,还有的把参谋长叫成“参座”,请示报告“叫大不叫小”“叫高不叫低”“叫正不叫副”……

《解放军报》在2007年、2010年、2013年、2015年分别刊文批评军队中的不正规称谓:

多元多变的时代,官兵思想行为因时而变不足为奇,但“另类军语”背后反映出官兵思想、同志关系的不良变化,对军人精气神、作风意志和战斗力形成的“隐形损耗”,值得关注和警惕。

这种变了味的“称呼”,不仅不符合条令条例规定,有损军人形象,更会在无形中助长官僚主义的蔓延,滋长庸俗化、功利化的不良风气,最终腐蚀官兵间团结一致、平等相待、互敬互爱的纯洁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