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财经 > 财经

日本有多少艘航母(二战时期如果日本不造大和号武藏号)

作者:张楠华
2023年03月29日 21:09
财经

航母的建造和使用,需要大量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维持,二战时期日本的经济、科技和资源,都比较薄弱和匮乏,就算日本像美国那样,拥有百余艘航母,他们也负担不起。

大和号和武藏号,是日本也是二战时期最大的战列舰,最大排水量71000多吨,分别配备了各种口径的重炮近200门,火力也是同等时期各国战列舰中最强的。

大和号和武藏号分别于1941年和1942年服役,作为当时最大的战列舰,日本是为了通过强大的攻击力,来压制对方的火力,确保在太平洋水域,日本航母编队的安全。

二战时期,日本的航母从7000多吨到3万多吨,4万多吨,以及后来由战列舰改装成70000多吨的信浓号航母,当时日本航母因为受经济、技术和资源的限制,航母的性能和质量,基本上也是参差不齐。

如果把大和号和武藏号所用的材料,建造成7000吨级的凤翔号轻型航母,那么建造10艘甚至20艘都没问题。

可是轻型航母因为吨位小,必然限制了搭载舰载机的数量,无形之中减少了战斗力,也就无法完成日本所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

如果把大和号和武藏号所用的材料,建造成像苍空号和加贺号这种3万吨以上的中型航母,只能勉强建造5艘,想达到10艘显然远远不够。

如果把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所用的材料,建造成信浓号这种71000吨的大型航母,只能改装成两艘。

而且信浓号航母就是从大和号战列舰改装而成的,确切的说,大和号战列舰是日本第一艘最大的战列舰,武藏号和后来改装成信浓号航母的战列舰,其实都是大和号姊妹舰。

一艘大和号战列舰建造费用约3500万美元,而日本当时经济总量只有100亿美元。

二战时期日本海陆空700万军队,大量战舰、飞机、坦克、火炮、枪支弹药,这些都是消耗品,还不算民生需求。

尽管日本从东亚和东南亚掠夺了大量物资,但是由于发动侵华战争,又在诺门坎向苏联发起挑战,后来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

小小的日本四处招惹是非,整个二战时期日本的军费开支高达700亿美元,年平均开支170亿美元,对于日本来说根本是入不敷出。

二战时期日本的钢铁产量最多年产700万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对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封锁和制裁,像铝矾、铁矿石、石油等战略物资,确实卡住了日本的脖子。

大和号和武藏号这些大型水面舰艇,都是在太平洋战争还没有爆发时建造的,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只能依靠战前储备的资源,以及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掠夺的资源,生产制造武器装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再以无法英美等国的精密仪器,此后生产的航母、飞机等武器装备,都是些偷工减料下的产品,性能和质量也是大打折扣。

二战时期,各国开始大规模制造航母,航母上的舰载机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虽然战列舰火力强大,但是却无法达到航母那样的效果,所以战列舰在二战时期,已经被驱逐舰和巡洋舰所取代,属于淘汰的边缘。

二战时期的战舰、飞机、坦克、火炮,都需要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更需要经济和大量物资来积累,想大和号和武藏号这种大型战列舰,无论改装和建造成多少航母,都注定性能和质量上的缺失,也意味着在战场上,很容易被击伤击沉。

1944年10,武藏号战列舰在菲律宾海域被美军飞机击沉,自从服役武藏号只参加了两次海战,就葬身海底,可见战列舰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海上战争。

大和号战列舰于1945年在冲绳岛战役中被美军击沉,整个二战时期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战初期日本建造了6艘航母,也是在能力承受之下,后来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总共建造了25艘航母,由大和号战列舰改装成最大吨位航母的信浓号,刚一露头就被美军发现并击沉,黑色幽默吗?

日本的航母在1942年后,面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疯狂围堵,纷纷受损而沉没,也是日本经济不济,物资匮乏,技术不精的结果。

就算是把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拆卸后建成20艘航母,最终也不过海上漂浮的铁棺材,成为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标靶。

从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到日本的航母建造,可以看出美日双方整体国力的差距。

谢谢邀请。大家都知道无畏舰可以说是开创了世界战列舰的新纪元,可以说对于大洋海战具有划时代的影响。真可谓“无畏舰一出,已有的各国战列舰在一夜之间就显得过时了”!由此,也掀起了各国竞相制造无畏舰,以至后来的超无畏舰的军备竞赛。这一竞赛一直延续到二次大战,航空母舰正式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作战部队的主力为止。即使如此,仍有一些国家将战列舰的生产服役维持到了二战之后。

但是,这个题目确实有点大。因为,每一个国家的无畏舰发展,甚至每一代舰的发展都可以写上一本书。靠一个问题是甚至不足以道出其中的万分之一。因此,作为本问题的回答,稀星天外将给出各主要海军国家第一艘和最后一艘无畏舰的主要性能指标比较。希望能够让提问者管中窥豹,有个大致了解。

英国:从“无畏”号到“前锋”号

无畏号(HMS Dreadnought)

“无畏”号于1906年12月2日开始服役。

主要性能指标:

长160.6米,宽25米满载排水量为21062吨最大速度21节(功率输出23000匹轴马力)最大航程6620海里,10节

武器:

五个双联装炮塔,总共10门300毫米(12英寸)主炮(最大射程:18685米,单侧最多八门火炮齐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3.084吨)

27门12磅副炮

5具460毫米(18英寸)口径鱼雷发射器

装甲厚度:

侧方 - 最大279毫米(11英寸)

甲板 - 最大76毫米(3英寸)

司令塔 - 279毫米(11英寸)

炮塔前部 - 高达305毫米(12英寸)

前锋号(HMS Vanguard)

“前锋”号战列舰于1946年5月12日开始服役。

主要性能指标:

长248.2米,宽32.9米

满载排水量为52243吨。

最大速度30节(功率输出130000匹轴马力)

最大航程为8250海里,15节。

武器:

四个双联装炮塔,共8门381毫米(15英寸)主炮(最大射程:27935米,单侧最多八门火炮齐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7.032吨)

八个双联装炮塔,共16门133毫米(5.25英寸)副炮

73门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

装甲厚度:

侧方 - 最大356毫米(14英寸)

甲板 - 最大152毫米(6英寸)

司令塔 - 76毫米(3英寸)

炮塔前部 - 高达330毫米(13英寸)

“无畏”号战列舰和“前锋”号战列间的比较

英国海军四十年的“无畏”级战列舰技术进步体现为:

长度增加54%,宽度增加31%。

排水量增加148%。

航程提高24%,最大航速提高42%。

动力输出提高465%。

舰侧装甲带厚度增加27%,甲板装甲厚度增加100%。

虽然“无畏”舰的主炮数量要多25%,但“前锋”号的主炮口径增加了25%。

尽管每艘战列舰单侧齐射都能使用8门主炮,但“前锋”号的一次齐射火力投射重量比“无畏”号高出128%,射程增加50%。

德国:从“拿骚”号到“提尔皮茨”号

“拿骚”号(SMS Nassau)

德国的第一艘无畏舰——“拿骚”号——于1909年10月1日开始服役,比“无畏”号差不多晚三年。

主要性能指标:

长146.1米,宽26.9米满载排水量为21336吨最大速度20节(功率输出21699匹轴马力)最大航程8300海里,12节

武器:

六个双联装炮塔,总共12门280毫米主炮(最大射程:20483米,单侧最多八门火炮齐射最大火力投放重量2.417吨)

12门150毫米副炮

16门88毫米副炮

6具460毫米(18英寸)口径鱼雷发射器

装甲厚度:

侧方 - 最大270毫米

甲板 - 最大80毫米

司令塔 - 400毫米

炮塔前部 - 高达280毫米

“提尔皮茨”号

“提尔皮茨”号于1941年2月25日开始服役。

主要性能指标:

长251米,宽36米满载排水量为52629吨最大速度30节(功率输出160796匹轴马力)最大航程8870海里,19节

武器:

四个双联装炮塔,总共8门380毫米主炮(最大射程:36521米,单侧最多八门火炮齐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6.532吨)

六个双联装炮塔,12门150毫米副炮

16门105毫米重型高射炮

16门37毫米高射炮

12门20毫米高射炮

装甲厚度:

侧方 - 最大320毫米

甲板 - 最大100毫米,倾斜部分120毫米

司令塔 - 350毫米

炮塔前部 - 高达360毫米

“拿骚”号和“提尔皮茨”号的比较

从“拿骚”号到“提尔皮茨”号,德国海军32年的“无畏”级战列舰技术进步体现为:

长度增加72%,宽度增加33.8%。

满载排量增加146%。

提尔皮兹的速度提高了50%,范围扩大了7%。

动力输出提高了641%。

侧方装甲厚度增加了18.5%,甲板装甲厚度增加了25%。

虽然“提尔皮兹”号的主炮数量减少了33%,但口径比拿骚大36.3%。

“提尔皮茨”号单次齐射火力投射重量增加了170%,最大射程增加了78%

美国:从“密歇根”号到“密苏里”号

“密歇根”号(USS Michigan,BB-27)

“密歇根”号战列舰于1910年1月4日进入美国海军服役。

主要性能指标:

长138米(452英尺9英寸),宽24米(80英尺3英寸)满载排水量为17899吨最大速度18.5节(功率输出16500匹轴马力)最大航程6950海里,10节

武器:

四个双联装炮塔,总共8门305毫米(12英寸)主炮(最大射程:18288米,单侧最多八门火炮齐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3.157吨)

22门76毫米(3英寸)副炮

2门47毫米副炮

2具533毫米(21英寸)鱼雷发射管

装甲厚度:

侧方 - 最大12英寸(303毫米)

甲板 - 最大2.5英寸(64毫米)

司令塔 - 12英寸(305毫米)

炮塔前部 - 最大12英寸(305毫米)

“密苏里”号(USS Missouri,BB-63)

“密苏里”号战列舰于1941年6月11日投入使用。

主要性能指标:

长270.4米(887英尺3英寸),宽32.97米(108英尺2英寸)满载排水量为57500吨最大速度32.5节(功率输出212000匹轴马力)最大航程15900海里,17节(这个航程绝对能够做到全球部署。)

武器:

三个三联装炮塔,总共9门406毫米(16英寸)主炮(最大射程:38059米,单侧最多八门火炮齐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11.022吨)

10个双联装炮塔,共20门127毫米(5英寸)副炮

80门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

49门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

装甲厚度:

侧方 - 最大12.1英寸(307毫米)

甲板 - 最大7.5英寸(190.5mm),三个甲板总和(显然考略了防空性能)

司令塔 - 17.3英寸(439mm)

炮塔前部 - 高达19.5英寸(495毫米)

“密歇根”号战列舰与“密苏里”号战列舰的比较

那么经过34年的发展变化,美国海军从“密歇根”号到“密苏里”号的变化如下:

长度增加96%,宽度增加35%。

满载排水量增加了226%。

最大速度提高76%,航程提高128%。

动力装置的输出功率增加了1184%。

侧装甲带厚度几乎没变(仅增加了.83%),甲板装甲厚度增加了200%。

“密苏里”号战列舰的主炮数量增加了12.5%,主炮口径增加了33%。

与“密歇根”号相比,“密苏里”号的单次齐射火力投射重量增加了250%,最大射程增加了108%。

日本:从“摄津”号到“武藏”号

“摄津”号

日本的第一艘无畏舰“摄津”号战列舰于1911年3月30日进入日本海军服役。

主要性能指标:

长162.5米,宽27.7米满载排水量为21443吨最大速度21节(功率输出25000匹轴马力)最大航程2700海里,18节(显然只关注地区海域作战,不需要全球部署能力)

武器:

两个双联装炮塔,总共4门305毫米50倍口径主炮(最大射程:19376米);4个双联装炮塔,总共8门305毫米45倍口径主炮(最大射程:17236米)。单侧最多八门火炮(四门50倍口径+四门45倍口径火炮)齐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3.084吨。

10门150毫米副炮

8门120毫米副炮

12门76毫米副炮

5具457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厚度:

侧方 - 最大305毫米

甲板 - 最大30毫米

司令塔 - 254毫米

炮塔前部 - 高达279毫米

“武藏”号

注:这张图其实是同级的“大和”号战列舰,因为网上很难找到清晰的“武藏”号战列舰的图片

“武藏”号于1942年8月5日开始服役。

主要性能指标:

长263米,宽36.9米满载排水量为72806吨最大速度27.6节(功率输出154470匹轴马力)最大航程7200海里,16节

武器:

三个三联装炮塔,总共9门460毫米主炮(最大射程:41999米,单侧最多九门火炮齐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13.140吨。

四个三联装炮塔,共12门155毫米副炮

六个双联装炮塔,共12门127毫米副炮

12个三联装炮塔,共36门256毫米高射炮

2个双联装炮塔,共4挺13.2毫米高射机枪

装甲厚度:

侧方 - 最大400毫米

甲板 - 最大230毫米

司令塔 - 500毫米

炮塔前部 - 高达650毫米

“摄津”号和“武藏”号的比较

日本无畏舰经过31年的技术发展,其进步如下:

长度增加62%,宽度增加33.2%。

排水量增加了234%。

最大速度提高31.4%,航程扩大了166%。

动力装置的功率提高515%。

侧装甲带厚度增加31%,甲板装甲厚度提高666%。

“武藏”号的主炮数量减少了25%,但口径比“摄津”号增大50.8%。

“武藏”号主炮单次齐射投送火力重量增加了326%,最大射程增加了116.7。

意大利:从“但丁·阿利吉耶里”号到“罗马”号

“但丁·阿利吉耶里”号

“但丁·阿利吉耶里”号战列舰是该级船的唯一一艘,它于1913年1月15日开始服役。

主要性能指标:

长168.1米,宽26.6米满载排水量为21946吨最大速度22节(功率输出32190匹轴马力)最大航程4800海里,10节

武器:

四个三联装炮塔,共12门305毫米主炮(最大射程:23999米,单侧最多12门火炮(四门50倍口径+四门45倍口径火炮)齐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5.013吨。

20门120毫米副炮

13门76毫米副炮

3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厚度:

侧方 - 最大254毫米

甲板 - 最大38毫米

司令塔 - 305毫米

炮塔前部 - 高达254毫米

“罗马”号

“罗马”号于1942年6月14日开始服役。

主/要性能指标:

长240.7米,宽32.9米满载排水量为46213吨最大速度30节(功率输出128000匹轴马力)最大航程4580海里,16节

武器:

三个三联装炮塔,共9门381毫米主炮(最大射程:42799米,单侧最多九门火炮齐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7.961吨。

12门152毫米副炮

12门90毫米高射炮

20门37毫米高射炮

32门20毫米高射炮

装甲厚度:

侧方 - 最大350毫米,两层装甲

甲板 - 最大150毫米

司令塔 - 255毫米

炮塔前部 - 高达380毫米(15英寸)

“但丁·阿利吉耶里”号与“罗马”的比较

那么经过29年的造舰技术发展,意大利的无畏舰发展如下:

长度增加43%,宽度增加23.6%

满载排水量增加110.5%。

最大航速提高了36%,但航程却没有变化反而下降了4%。这反映出意大利海军地区海军的特点,没有需要全球部署的海外利益。

动力装置的功率增加了297%。

侧面装甲带厚度增加40%,甲板装甲厚度增加293%。

“罗马”号的主炮数量减少了33%,主炮口径增加了25%。

“罗马”号主炮单次齐射的火力投送重量增加了58%,射程增加了78%。

法国:从“库尔贝”号到“让⋅巴特”号

“库尔贝”号

“库尔贝”号于1913年11月19日开始服役,是各大国中最晚服役的首艘无畏舰。

主要性能指标:

长166米,宽27米满载排水量为25578吨最大速度21节(功率输出27617匹轴马力)最大航程4200海里,10节

武器:

六个双联装炮塔,共12门305毫米主炮(最大射程:14538米,单侧最多10门火炮齐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4.400吨。

22门138毫米副炮

4门47毫米副炮

4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厚度:

侧方 - 最大250毫米

甲板 - 最大70毫米

司令塔 - 266毫米

炮塔前部 - 高达360毫米

“让⋅巴特”号

黎塞留级战列舰“让⋅巴特”号于1955年5月1日进入现役。

主要性能指标:

长248米,宽35.5米满载排水量为48951吨最大速度32节(功率输出150000匹轴马力)最大航程7671海里,20节

武器:

两个四联装炮塔,共8门380毫米主炮(最大射程:41697米,单侧最多八门火炮齐射最大火力投射重量7.076吨。

三个三联装炮塔,共9门155毫米副炮。

12个双联装炮塔,总共24门100毫米副炮。

14个双联装炮塔,总共28门57毫米高射炮。

装甲厚度:

侧方 - 最大330毫米

甲板 - 最大210毫米,两层甲板

司令塔 - 340毫米

炮塔前部 - 高达430毫米

“库尔贝”号和“让⋅巴特”号的比较

“让⋅巴特”号应该是世界上最后一艘无畏舰,它和其四十二年前的前辈——“库尔贝”号的差别是:

长度增加49%,宽度增加31.5%。

满载排水量增加了91%。

最大速度提高52%;在巡航速度提高100%的基础上,航程仍然增加82%。

动力装置的功率增加443%。

侧装甲带的厚度增加32.6%,甲板装甲厚度增加196%。

“让⋅巴特”号的主炮数目比“库尔贝”号少33%,但主炮的口径增加了25%。

与“库尔贝”相比,“让·巴特”号的主炮单次齐射的火力投射重量增加了61%,而射程增加了187%。

现在我们已经回顾了英、德、美、日、意、法六个国家的第一艘和最后一艘无畏舰的性能数据。通过比较,一个明显结论就是在大约三、四十年的时间里,随着技术的进步,各国战列舰的性能在机动力,火力,和防护力三个方面都有了很大地提高。特别是还出现了像“衣阿华”级那样的各方面能力都非常优秀,几乎没有短板的“完美”战列舰。

然而,属于大炮巨舰的时代已经落幕。从二次大战开始,战列舰在海战中的地位让给了航空母舰和舰载机。从俾斯麦到大和和武藏,这些昔日的海军娇子纷纷倒在飞机的剑下。各国无畏舰的最终结局不是进了博物馆就是进了废铁厂。铸剑为犁也许是这些巨舰最好的归宿。

珊瑚海海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航母和舰载机决定了海战的结果,也标志了战列舰退出历史舞台的开始。

日本实行明治维新改革后,其军工生产制造能力得到提升,在海军建设方面尤为突出。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振兴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兴办海军学院,从英国聘请老师而且使用英国海军教材,以培养自己的海军骨干力量。与此同时,日本还向英国购买当时最先进的战列舰和生产制造技术。此后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日本之所以成为赢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而且日本在海军建设上着眼于自己独立生产制造,所以在甲午战争后,日本即投资兴建了一些制钢厂。为了获得破甲弹和大口径火炮的生产,以及战列巡洋舰蒸汽轮机的制造技术,日本川崎造船厂和三菱造船厂还派遣技术人员,前往英国查塔姆皇家海军造船厂参观学习并接受培训,从而成为后来生产制造航母的技术力量。

二战时期美国一共建造了150多搜航母,其中包括了舰队航母26艘,轻型航母17艘,以及护航航母120多艘,光是博格级和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就造了95艘。相比而言,美国现在造一艘航母需要3-4年,而且航母总量也不过11艘。

图为美国海军在二战中建造的最成功、最大的舰队航母:埃塞克斯级(上)和中途岛级(下)。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三点:

首先,现代的超级航母技术上要比二战的护航航母复杂太多,建造难度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护航航母是二战时期出现,二战结束后就迅速被淘汰的一种小型航母,他们基本都使用了商船船体进行建造,比如使用美国大量建造的自由轮进行改造,这些护航航母排水量往往不超过万吨,只能搭载10-30架舰载机,主要用于弥补美国海军航母数量的不足,加强美国的护航兵力、反潜兵力和两栖作战兵力。

上图为美国的自由轮,下图为以自由轮为基础大量建造的博格级护航航母。

护航航母不仅使用商船改造,而且结构也很简单,他们不装备复杂的雷达、导航系统,不装备完整的航空支援系统,仅仅是在商船上架起一层木质的飞行甲板,增加一个升降机,就摇身一变成为航母,因此这样的军舰不仅结构简单,而且造价低廉,更关键的是,可以生产的造船厂很多,完全可以在全国各个大小船厂同时开工建造,因此建造速度也非常快。

上图为自由轮的结构图,下图为美国二战时期大量建造自由轮的场景,自由轮结构简单,非常易于建造,但是生存性很差,美国护航航母就是以其为船体改造出来的,可见结构多简单。

反观现代航母,尤其是美国海军的超级航母,大都排水量超过10万吨,有全金属甲板,复杂的雷达、导航等电子系统,完整的航空支援系统。以美国海军最新的福特级航母为例,他的电子系统包括舰艇自防御系统(SSDS)、舰艇鱼雷防御系统(SSTDS)、航空数据管理与控制系统(ADMACS)、导航数据网络(NDN)、综合舰载网络系统(ISNS)、综合语音网络(IVN)系统、外部卫星通信系统以及联合预警与报告网络(JWARN)等组成。

图为美国独立级护航航母,他能稍微比博格级强一些,但是也很小、很简单。

这些电子系统采用开放式、全分布式的结构,使用FDDI光纤局域网连接,其中包括比较关键的VSR远程对空警戒雷达、SPY-3多功能X波段雷达、AN/SLQ-32电子战系统;导航传感器系统结构、中心化敌我识别系统、协同作战系统(CEC)、作战部队电子战训练器(BEWT)等。另外,福特级航母还装备有小型化紧凑式的核反应堆、大功率蒸汽轮机、电磁弹射器系统、新型阻拦降落系统等,这些设备是二战航母根本没有的,因此从建造难度上也就不能放在一起比较。

图为美国海军福特级航母,别的不说,就是吨位都顶10余艘博格级护航航母了。

其次,二战时期的美国面临的军事压力巨大。二战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被日军偷袭,损失了一大半的主力战列舰,实力大损。这个局面下,美国海军开始迎战日本联合舰队,如果在战列舰损失过半的局面下,再输掉航母对决,那么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就灰飞烟灭,日本联合舰队将能够长驱直入攻击美国的西海岸。于是在这种危险的局面下,美国只能动员全国力量投入军事工业,如果不是全国动员,美国在二战中也不可能造出150多艘航母。

图为美国二战中的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也是自由轮改造而来。

现在则不同,美国稳居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宝座,多年来很少有国家能够撼动美国的海上霸权,因此美国对航母的维持数量不再有太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海军的航母数量从20艘一路减少到11艘,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缩减数量,由此可见美国如今在军事方面还是很自信的,所以也就没有维持太大的航母部队。

上图为和小鹰级航母CV66美利坚号停在一起的二战埃塞克斯级航母,可见其差距很大。下图为埃塞克斯级航母,是美国二战时期建造的最成功的航母。

最后,现在的美国已经不是二战美国那个世界第一的工业国了,美国的经济如今几乎全靠金融业和第三产业,二产的造船业方面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是我国,接下来是日本、韩国等国,美国的商业造船逐渐落伍,导致和造船有关的产业链大量的凋敝,随之带来了造船成本上升、造船的规模下降,也影响到了海军造舰。

图为建造中的福特级航母,美国目前只有两个船厂有能力建造这样的超级航母。

如今的美国,只有英格尔斯、巴斯钢铁、纽波特纽斯三个造船厂可以建造军舰,其中可以建造航母只有英格尔斯、纽波特纽斯两家造船厂,每一个造船厂都只能同时开工1艘航母,因此最快也只能同时开工2艘航母,所以美国海军的建造能力大大下降,再也无法重现二战时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国的造舰狂潮了,所以美国现在只能保有11艘航母,这也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美军通过已经掌握的日军电报密码,让中途岛的守军发出假的电讯,再分析了日军的可以完全破译的电报信息。得悉了日军企图攻击占领中途岛的战略意图。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已立不败之地。虽然在航母数量上稍有劣势。仍然能够毅然迎敌。

可是堂堂的山本元帅,却不利用自己在航母兵力上的优势,攥紧拳头,集中力量进攻。却胡里花稍地兵分二路,企图让美军上当。他的如意算盘是:先让南云的航母把美军航母打得七零八落,再以大和战舰的十八英寸巨炮彻底轰垮美国海军,以确立帝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霸主地位。

具体作战过程,我在另一篇文章里业已讲解的很详尽。南云派出的八架侦察机之扇面推进侦察计划,因为其中的一架延迟起飞而出现信息缺口。第一批轰炸中途岛的飞机报告需要再次轰炸中途岛的美军机场。(同轰炸火奴鲁鲁一样,日军轰炸机又仅仅盯住跑道、机场,放过了美国人的油料倉库。)而当俯冲轰炸机群降落,正在机库里装置好炸弹时,那最后起飞的侦察机报告,发现美军(迎風航行的舰队编队!)南云又气急败坏地命令把装置好的炸弹换成鱼雷。恰巧此时美军三支鱼雷机中队竟先于俯冲轰炸机抵达南云头顶。不顾一切地投入进攻。虽然最后大部都被日本人舰队护航的零式战斗机击落。但是把南云的编队搅得七零八落。消耗了南云宝贵的战机准备时间。等他再把舰队集结完毕,准备放飞俯冲轰炸机时,已经晚了,美军企业号航母上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大队长麦克拉斯基少校,带领着因迷航而迟到的三艘美军航母的俯冲轰炸机,已经对着南云的(赤城)(加贺)(苍龙)(飞龙)四条航母俯冲下来。南云耳朵里只听见值班参谋惊恐地尖叫。

战争之神此时似乎将天平向着美利坚合众国这边倾斜。斯普鲁恩斯少将,一个不是飞行员出身的,从未指挥过航母编队作战的少将。临危受命担此重任。甚至连企业号上飞行联队的官兵们都不太信任他。就是他,一旦接到日军航母的消息后,就竭力勸说属下服从命令,把所有的作战飞机全部放飞出去,看似毫无章法。结果却大获全胜。(他的远见,下属们也很快便领教了,在取得击毁三艘敌人航母的大胜后,他并没有按大家预料的那样,趁胜前进,再接再厉。而是命令舰队向东撤退!等天亮,再调转身,放飞侦察机,监视敌人动静。仍然保持主动。而山本正是打着想趁美国人得意洋洋之时,让在黑夜里的大和战舰浑水摸鱼的主意。见美军始终扬长避短,只好灰溜溜地撤退回国。)

整个中途岛战役的大致情况就是如此,总而言之,非正义的战争,侵略者的下场也就该如此。

Genius.often.betrays.itself.into.great.errors.聪明反被聪明误。天才反被天才误。南云忠一大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航母作战指挥官,却败在了完全外行的斯普鲁恩斯少将手下。就正因为日本军国主义对全世界的扩张企图是永远不可能得逞的。和平与发展才是人类的正确道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