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财经 > 财经

水熊虫寿命是多少年(如果人类的基因密码被破译)

作者:高原华
2023年03月18日 07:09
财经

首先说,目前就是一个幻想。基因破译不代表随意掌握自己的寿命。因为有很多因素限制,这个世界的模式不会有多大变化。第一,基因破译不代表不会生病。如果有这个可能,人类或者说世界上的一切都能自然进化到那一步。第二,基因破译后,无论带来多少好处,同时带来的还有人的贪婪。贪婪的结果就是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残忍,整个社会会重新改变模式,或许会完全看不到今天的样子。第三,生命的维持是在物质基础上的,选择生存的前提是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所以破解基因后除了增加矛盾基本不会有多大变化,只有少数人有资格利用。当下根据社会整体就医就应该体会到的,社会发达的今天,能在高消费的医院治疗到死的患者并不多,因为经济承受力所限所以基因破译的结果是,这个世界的最高权威将不是武力解决,而是主宰权抓在医生或者说科学家手里。第四,就算寿命可以无限延长,究竟会是什么样子?都知道,千年松,万年柏,赶不上老槐树歇一歇,如果让人跟僵尸(树木)一样活着,有人愿意吗?还有意义吗?

所以,基因破译或许会让生命延长,整体不会有多大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贫富差距会缩小,富翁会减少,或许会迈入共产主义社会。这句话可能觉得有点搞笑了,但是,当人们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财富的时候,人性就会变的。当然,如果没有人能够整体维持秩序的话,可能会导致从头再来…………开启另一个纪元的封神时代。

1、水熊虫

分布区域: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水熊虫主要生活在淡水区域的潮湿土壤以及苔藓植物的水膜中,它们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体型极小,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但它们的生命力非常强,能够耐受-200-149℃的温度范围,甚至在真空状态下也能生存。

2、灯塔水母

分布区域:全球海域

灯塔水母是一种小型水母,身体几乎透明,形状像灯塔,多生活在热带海域,它们可以通过反复的通常生殖和转分化获得无限的寿命,是生物界的十大寿命最长的生物之一。

3、蚯蚓

分布区域:除海洋、沙漠外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蚯蚓是环节动物之一,它们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如果把一条蚯蚓分成两段,它们仍然可以存活,而且其中的一段还可以再生出一段身体来。

4、蟑螂

分布区域:热带、亚热带地区

蟑螂也被我们称为“打不死的小强”,可见它们的生命力非常强,它们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它们在不吃任何东西的情况县,也能存活3个月。

5、骆驼

分布区域: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骆驼是一种哺乳动物,它们被称为“沙漠之舟”,它们在驼峰里贮存脂肪,在胃里贮存水,没有食物可以生存一个月之久,没有水的情况下也能生存两周。

6、乌鸦

分布区域:除南美洲、新西兰和南极洲外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乌鸦性格凶悍,是一种杂食性鸟类,几乎无论什么吃,即使人类毁坏了森林,它们依然可以继续生活。

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是不是都有几十亿年的历史,没法制造、也没法消灭一个原子?

突然发现这个话题将人体和宇宙诞生的上百亿年联系在了一起,根据人体元素组成的不同,甚至我们可以追溯每一种元素诞生的时间表,可以简单的说,我们人体的每一个原子都跟天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体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自然界总共有92种元素,而人体中的元素大约有60种,约占2/3,常见的一般都集中元素周期表20号内的,比如氢、氧、硫、氮、磷、氯、钙、钠、钾、镁、碳等,但占人体比例最高的几种元素分别为:

氧(O):65%碳(C):18%氢(H):10%氮(N):3%磷(P):1.4%硫(S):0.3%其他元素(铁、铜、锌、锰、钴、钒、铬、钼、硒、碘):<0.3%

我们被称为碳基水基生命,这三种元素占了人体组成比例的93%以上,所以说碳基水基生命可不是乱说的,人体中含有70%以上的水,而水则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而其他有机物的就是碳的各种化合物,包括我们日常摄入的大量碳水化合物等。

这些元素都是从哪来的呢?

这个应该从元素的差异开始说起,我们知道元素的差异就是原子核的差异,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数的差异就是元素的差异,中子数的差异就是元素的同位素差异。

我们也知道质子和质子或者质子和中子之间是由强作用力结合在一起的。而要让它们结合在一起就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并且遵循如下规律:

元素的比结合能

比结合能越高,聚变所需的环境就更极端,所以各位都应该知道,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原子都经受过你难以想象的高温考验哦,我们从氢元素的诞生开始说起。

氢元素的诞生

宇宙中本没有氢,也没有时间与空间,甚至有没有一切,只有一个无比致密的奇点,在某个时刻这奇点开始了扩张,在这个迅速扩张的空间中充满了能量,空间扩张温度下降,当地与夸克胶子相变温度时,它们开始结合成重子物质

当温度继续下降,宇宙诞生三分钟时这些重子或者重子结合形成了氢、氦与锂元素的原子核,但此时温度仍然极高,电子还是游离状态,宇宙中充满了自由电子与离子,一直等到宇宙扩张到37.9万年时这些离子终于捕获电子,真正构成了原子。

氢元素诞生了,同时诞生的还有少量氦元素和微量锂元素。

碳元素的诞生

质子反应链是从氢到氦的重要过程,如下图:

碳元素是由氦三经过聚变反应生成的,所需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在宇宙大爆炸3分钟时并不足以诞生碳元素,它会在恒星聚变的过程中产生。

4He + 4He + 93.7 keV ↔ 8Be

8Be + 4He ↔ 12C + γ + 7.367 MeV

Be8生成是不稳的那个的,会在2.6×10^-16S内分裂回氦,但它可以在个时间内捕获氦原子形成碳-12,这就是碳元素的来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恒星都能达到,比如比邻星就只能到氦,因为它达不到氦四聚变的温度(约一亿K)。

氧元素的诞生

氧元素从碳元素聚变而来,它需要6×10^8 K的高温和2×10^8kg/m3密度条件,

12C + 12C→20Ne + 4He + 4.617 MeV→23Na + 1H + 2.241 MeV→23Mg + n - 2.599 MeV

12C + 12C→24Mg + γ→16O + 24He (吸收能量核聚变反应)

氧也从此时诞生了。

氮元素的诞生

跟上文质子链反应的产生能量的方式一样,类日恒星的另一个能量来源是碳氮氧循环。

类日恒星中碳氮氧循环产生的能量只占1.7%,但计算表明质量更高的恒星可能是能量主要来源。

......略

铁元素的诞生

中间的元素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直接上终极元素铁,这是恒星聚变能达到的最后一种元素,因为铁以后的元素都需要是吸收能量,聚变是无法形成更重的元素了,但慢中子捕获可以,重子捕获生成新元素的过程其实比较容易理解。

中子俘获后的中子β衰变,生成质子数+1,原子序数+1的重元素,恒星的主序星时代和红巨星时代主要是慢中子捕获,尽管效率比较差,但因为时间漫长,所以生成重元素总量仍然可观,而另外一个就是超新星爆发时的快中子捕获,这也是另一半重元素生成方式。

氕→氘→氦-4 → 铍-8 → 碳-12 → 氧-16 → 氖-20 → 镁-24 → 硅–28 → 硫–32 → 氩–36 → 钙–40 → 钛–44 → 铬–48 → 铁–52 → 镍–56

从氢一路聚变到镍的过程,如果你不知道哪种铁之前的元素由来,那么它基本是由慢中子捕获诞生的,而铁以后的重元素则慢中子和快中子捕获产生,快中子捕获则需要以铁原子为基底,快速生成重元素。

当然另一个更高效的重元素方式中子星合并(快中子捕获,或者自由中子衰变)

咱已经知道了身体中的元素是怎么来的了,准确的说,氢元素的年龄从氢原子核算起大约138亿年了,碳元素和氧元素以及后面的所有大概是133-135亿年,总数约有7×10^27个,无论我们怎么折腾,这些原子都无法消灭,即使百年之后的火化也无法消灭任何一个,不过如果被太阳吞噬,那么我们可以预估,应该有部分原子会被聚变成更高序数的元素,简单说就是原子少了,但质能依然守恒。

三体是否存在无从得知,但三星系统却是存在的。距离地球最近鹅半人马三星系统,中央两颗恒星互相环绕,第三颗行星围绕它们运行。探索半人马的计划被称为“突破射星”。

所谓的三体人不过是刘慈欣科幻小说中幻想的外星生命,它们生活在一个混沌的三星系统内,三颗恒星互相环绕对方,内部的行星的轨道就难以捉摸,有时距离恒星近有时距离恒星远,这导致三体人生活的行星气候十分不规律,有时候非常炎热干燥,这时三体人就藏在洞里像水熊虫一样脱水度过缺水炎热的季节,等到行星距离恒星比较远环境合适的时候,它们再次吸水复苏。这样的生命类型可以说仍是借鉴了地球生命的生存方式,像水熊虫、细菌芽孢都具有这样的特征,但是它们的文明发展却不像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在那么残酷的环境下文明很难延续,而且已经可以达到光速1/10,竟然还不能独自探索到恒星系统外比较适宜的星球,非得等到人类发了信号才知道地球存在。

三体小说中,三体人的故乡就是半人马三星系统,这是近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系统,其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比邻星(4.2光年),它位于三星系统的最外侧。半人马三星的运行模式比刘慈欣小说中描述的规律得多,中心两颗恒星体积质量都比较接近太阳,相互环绕运行,质量大约是太阳的18,或者木星的150倍,是一颗小质量的恒星,理论上比太阳拥有更悠久的寿命,而它是否有行星还尚未确定。突破射星是霍金于2016年4月宣布联合互联网投资人尤里·米尔纳启动的一项系外恒星系统探测计划,以更好地了解宇宙,给科学和太空探索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这个计划的本意和所谓的三体人没有任何关系,仅仅是从理论角度提出了一个能近距观测系外恒星系统的设想。由于半人马距离地球4光年以上,传统的化学燃料加上引力弹弓效应所能达到的速度无法用于这项探测活动,那样的话至少需要数万年的时间才能到达,当探测器真的到达的时候,人类大概率已经不需要它的探测结论了,因为那时人类还没突破太阳系还是早点灭绝了算了。突破射星设想的是制造一大堆微型探测器,探测器只有几十克的重量,但是每个探测器配备着一个大面积的光帆,利用地面上建设的激光矩阵对光帆进行持续的加速,使其达到光速的10%-20%,成千上万的微型探测器,总会有几个飞行方向和加速的结果使它能飞抵半人马。

这种设想是目前能想到的比较现实的了解系外恒星系统的方式,对于人类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并不是为了探索三体人,而是为了真真切切地观测三星系统,要知道现在射电望远镜观测到的是一个个的能量团,没有清晰的影像。目前并没有真正的实施,霍金也没能等到项目实施就逝世了。实际上这种设想也有一些缺陷,光帆推进需要长时间的加速,而建设激光矩阵却十分消耗资金,一旦运行起来耗费的能源也会是比较多的。

你看到这样的图,必然以为这是某个石窟艺术或浮雕艺术或某个商业街售卖的工艺品吧。不,它是真真切切的蛾子,翅膀上的“苍蝇吃翔”图案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好事者用颜料涂画上去博取客官的眼球的。

(蛾子翅膀上拟态的苍蝇与真实的苍蝇)

但这个苍蝇是那么得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你肯定也被迷惑了吧。作为拥有高级智慧的人类都被它骗了,遑论智商大幅低于人类的鸟类了。这种蛾子叫做宽铃钩蛾,它被各种鸟类取食,故而它们进化出了生动逼真的“苍蝇”图案,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仅有苍蝇就能让捕食者退避三舍,再给每只苍蝇面前放上黄色的鸟的翔,更能以假乱真,两坨臭气熏天的翔足够掩盖这只白色蛾子了,捕食者敬而远之,蛾子得以保全。

这个蛾子更胜一筹,翅膀上苍蝇争相吃翔,翔花飞溅,令鸟作呕。

这个蛾子简化了一下,只有鸟屎飞溅,没有苍蝇了,也足够击退兴致勃勃的鸟了吧(-o-)/

自然界是一个极度复杂的系统,生物之间有各种关系,诸如捕食被捕食、竞争、共生等,在面对强大的捕食者时,伪装、拟态是很多生物选择的技巧。如我们所知的竹节虫受到惊吓时变成一根竹节不动,再如兰花螳螂、叶脩、蜂兰……要多精彩有多精彩

而模拟“苍蝇吃鸟屎”则是比较少见的场景拟态,已经超出了传统的你模仿我,我模仿你的拟态模式,而是模拟一种场景(如这里的恶臭)而达到某种目的。

当然,违背自然规律只是违背人类认识论里的规律,生物自有其更高超的智慧。

参考:

抖音号《绘说雨林》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