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财经 > 财经

上善若水适合什么人(静心淡雅大气的网名)

作者:李同华
2023年03月15日 06:09
财经

宁静致远,宁静的夏天,静心倾听,静心等候,宁静清新,宁静以致远,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清新自然,清新脱俗,静心美丽,美好如愿,宁静淡雅,春雨润无声,春雨贵如油,静静等待,我心宁静,宁静的心,宁静的夜晚,雅俗共赏,高雅艺术,美尔雅,心静如水,心静自然和谐,和谐宁静,和谐美好,和谐自然,国色天香,国色天姿,春风化雨,春风秋雨

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上善若水”,是说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正如古人所说的:“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尽力去为。水的这种特性,可谓之“上善”。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订俯斥谎俪荷筹捅船拉“无为”的好处。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

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虽然很多人可能没有读过《道德经》,但是就在你的不经意之间,可能就暗合了它,在读道德经的时候,也是你跟自己和解,更了解自己的过程。

《道德经》仅5000多字,字数上看仅是一篇初级论文的长度,却是老子一生智慧的结晶。

学习道德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人生的领导力

读《道德经》,让你更好掌控,在对的时机做对的事,别逆天,顺应自然,你的人生不会差!

我把自己正在读的全注全译版本的《道德经》诚心推荐给大家。文白对照,阅读起来无障碍,语言也十分流畅,不会给人一种生搬硬套的翻译感,给人一种阅读的舒适感。

因此,在道德经中寻找大智慧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读一读,一起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通过念道德经,还能让孩子体会道德经中的语言美感,孩子能了解到什么是句子的重音所在等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

对自己的人要有爱,对自己的事要心管!

安,给女人一片挡风雨的天,给女人一个房子,安字解释;全,人之下有王者荣耀和王者风范,当然是这个王,不是要求我们男人行行出状元,而是做一个合适的合格的男人!安之下能全者为好男人、好丈夫、女老公!!!

做大门字匾的话,肯定是“耕读传家”比“上善若水”更合适。

做门匾,肯定要用一个成语来表明一种治家的态度和对家族的希翼,所以“耕读世家”就能完全表达这样的态度、期盼或者对家族的定义。

而“上善若水”,则表明人的一种品质或者人对这种品质的向往。所以上善若水更适合写出来做家里的中堂悬挂。

一位老领导修行有慧,对我阐释上善若水的切实涵义,让我记忆犹新一生受益!

以前我们单位里有一个老领导。这个人是一个副总。他有几个特点,第一他从来不摆官架子。他在公司里走来走去那个样子非常普通不认识的还以为是来送水的工人。开会的时候说话非常谦逊,也从来不随便讲话,别人说完他随便总结几句。但说那几句都是很要害的,很有价值。

他这个人总是让总裁和其他同级别低级别的管理层很有面子,他不去抢风头。有公开发言公开出去讲东西的都是让别人去,他从来不去。

每次单位表彰大会,他都是默默站在一个角上,把所有那些出争光争彩的事都让别人去做。他有时候递一下话筒,有时候帮人家看看哪里有遗漏就指挥一下。总之他都是帮忙和辅助的多,从来不站在主位上。

我在单位观察工作的时候,其实他是最忙的那个。而且是专门啃硬骨头的那个。因为他很多年经验跟人打交道又特别厉害,所以很多时候客户出现问题,有重要客户来了都是他必须出面。

这个领导在我在单位里的几年内,他同等级的副总换了好几个,他也没有下岗。董事长在他面前绝对是服服帖帖,非常的信任他,也尊重他。

但是他在董事长面前也非常非常低调,从来没有听见人家说他居功自傲的事情。这个人的做人做到如此的圆滑,其实是有他一定的智慧。

后来我就分配到他的办公室,给他做一些辅助工作。天天在一起就熟了,经常跟他聊天。发现他原来自己坚持修行,而且看书也非常的多。

我有一次就问他,我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对我们做人有什么指导作用?

他说:其实做人呢。很简单,就是三个点,低调点,务实点,善良点,这3点做到这个人可以说是上善了。

为什么说低调点?所谓利万物而不争就是低调嘛, 你作为一个人在社会当中能够做到经常利益别人经常帮助别人,成就别人,无私的奉献自己,从来不去跟别人争名利荣誉。你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你会有非常大的快乐,

这种大的快乐,我不能告诉你到底是什么感受,但是它能够让一个人变得非常的强大,因为你做什么事情都不是考虑你自己,而是考虑你所处的环境,你的周围的人有没有得到你的利益。并且你付出是不求回报的,你不是因为要去争那个名利而付出而是本能而付出。

当付出变成本能,当牺牲变成本能,当无私也变成本能。你的天地将变得非常的大,你的格局也会非常大,所以你的一生的行止也会比别人要巨大。

因为综其原因来讲,你的心量变得很大,为什么心量变大呢?因为你归零了,心量只有在回归到终极最简单的状态,它才是最大的。

你想想那些在一个单位里面处处跟人家争论的人,是不是看着似乎是聪明,但其实你想它是一个很小的格局,在一个一般的单位里人最多也就几百个人,小公司也就几十个人。你在这个狭小的范围内领域内出风头,争来争去。

是不是你整个人的格局就很狭小?所以在小地方就喜欢争的人,他到大地方也是呆不下去的,因为他的习性就是和人家抢东西,并不是做事情的。

我说:那商业规律做营销啊做公司商业竞争,这不本质上都是在争夺争抢吗?

他说:是的,不过丛林法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方面,我们还要看到在丛林法则后面还有一个道。这个东西是高过丛林法则的。你一旦看到这个东西跟丛林法则的关系,你就会突破丛林法则对你带来的桎梏。一跃而至丛林法则的顶端,这个顶端有个名字叫做——王道。

什么是王道,王道表面上看着是争抢斗争,但实际上他内部逻辑,里面的本质是承托,是承载力。

一个单位,一个商业品牌,一个平台,一个国家,他如果都能够做到把承托承载做到最好,他绝对是丛林法则里面的最顶端的那一个。

你能承托承载的越多,你越伟大。

反而那些疯狂抢夺,眼里只有厮杀抢夺。一定会在丛林法则里遇到比他强的那个,最终沦为弱肉强食规则里面的沉沦一环。

所以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和这个东西是有一点点道关系的。因为水。已经把自我消融了,他无所谓。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它只是本能的在利益万物润泽万物。他不必要去争抢争夺,所以他本身就是个王道,它本身就是伟大。

我说:你平时经常都去啃硬骨头,去解决人家难以解决的难题,去做那些别人不肯接手,需要负责任担风险的艰难的事,是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跟这句话里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呢?

他笑笑说:简单来讲我没有想这么多,其实人是要有价值的,你对你的家庭有价值,你对你的朋友有价值,你对你的工作单位要有价值,你对欣赏你的人,信任你的人要有价值。这些是基本的,还有更大的要对社会有价值。

我的价值在哪里呢?我的价值绝对不是站在C位,去享受虚无的光荣和别人的赞赏,而是去帮信任我的人解决问题。而且还要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就是我的价值或者说也是我在这个单位里的本分,我只是在做我的本分,但是从你的角度看,好像我一直在啃硬骨头,在做别人不肯做的事有点傻。

因为这些事对我来说没有什么难处,我没有把事情分成好和坏。在这个单位里需要我我就出现。我做事一定要对得住这份工资,也要对得住员工们对我的尊敬,更要对得住董事长对我的信任和依赖。

所以说在这些东西里面。即使出现了让我做起来非常艰难很难受的事情。也是我应该去做的。我只管尽力去做,至于做成什么样不是我能控制。

而你说的那句话。处众人之恶,几于道。其实我理解,这个众人之恶在真正的道那里是不存在的。

因为从道德层面上讲,没有善恶,没有喜好和讨厌。没有难和易。所以处众人之恶,只不过是一个方便法的说法。用这个说法来体现道,它是无处不在的,是低卑的。

最重要它是没有损耗的。

一般人理解一个人做事做人,如果总是在一个低卑的状态下,老是吃亏,绝对是一种损耗,很多人不愿意去做这种损耗。

可是在明白人,在有智慧的人看来,一个人总是在低卑的状态下总是在吃亏,这绝对是福分,绝对不是损耗。为什么民间的话叫吃亏是福呢?你好好体会一下,可能你要经过大概二三十年的社会经历,才会明白这个道理。

真正你能够在众人所恶的地方或者事情上泰然自若。你这个人真的可以说有道行。

你看看那些寺庙里面,凡是在外面辛苦扫地的,还有厨房里面做伙夫的,扫厕所的,砍柴担水的。那里面隐藏着很多高人呢。

为什么?因为在他们看来做这些事情并没有什么苦和肮脏可言,也没有什么低贱低等之说。

对他们来说那是在销业,那是在积福。可是你不到他们那一步,是永远也理解不了这东西。不会自己去没事找罪受。尽量能够舒舒服服过一辈子,这都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实际上你要是有点观察力,你看这个大自然大千世界他其实没有什么不公平,也没有什么不均衡,一切都是很均衡的。这世界如果有什么不平衡,他一定会崩塌。它一定是维持了一个平衡和稳定,所以才存在。

这个社会也和大千世界是一样的,它也呈现一种平衡。这个平衡可以理解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在为别人做点事情,又享受别人给他创造的事情。社会才得以运转。

如果明白这些东西,你做人就不会去计较太多,因为你知道你即使获得很多东西,也是需要付出很多东西的,有得和有失是均衡的。

争夺不是一个绝对获利的事情,争夺是有成本的。

老子用水水的这种特性来阐释道的特性,这里头很关键的一个点就是 水,它是没有自我的。

它没有一个固定的自我特性在。它可以飞流直下三千尺惊涛骇浪碧波万顷,也可以潺潺小溪微微细雨朝露轻霜润物细无声。

你把它放到茶杯里漱口,放到猪圈里养猪。它也不会感到自己的低贱。你把它放到佛前上供。他也不会觉得自己多么神圣清高。

它就是它,本来如此,随你世界怎么用它随着自然怎么变化,它都本来如此,这就是利万物而不争。

这个利其实不是说利益万物,而是说随其所用,随缘所用的意思。随,其实也就是一种大利益。

而不争就是说不分辨不计较不纠结。水是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没有分别性的。它是合乎空性的,是合乎道的。

我听完之后对这位老领导很是佩服,觉得他在现实生活中做人也符合这样的道。所以我们在他身边能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和他相处有一种非常愉悦和谐和积极的正能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