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财经 > 财经

三秋指的是多长时间(三秋指什么时辰)

作者:马书华
2023年03月14日 22:09
财经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如三秋”指的是三个季度/季节,也就是九个月。对于这个问题,孔子的第31世孙、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在其著作《孔颖达疏》中,对此解释道“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

当然,人们之所以会将“三秋”理解为三年,亦或者是三个秋天也很好理解,因为如今对于我们而言,秋天指的便是一个季节,而每一年只会出现过一个秋天,那么也便有了三年的含义。由此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演变,人们的理念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包括对待同一事物,同一个词语的认识。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来形容情人之间思慕殷切,也可用于形容良师益友之间的思念之情)。三秋泛指时间很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具体指多长时间,其实并无意义。这两句出自:《诗·王风·采葛》。《采葛》写一个男子对他情人的思念。这两句是用比喻方法构成的夸张句。“三秋”,这是指三个季度。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这种夸张之词形容他对情人的殷切思念,实是情至之语。

同时本体“一日”,喻体“三秋”,高下相形,对比鲜明,也有力地增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成语“一日三秋”即源出此诗。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指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来形容情人之间思慕殷切,也可用于形容良师益友之间的思念之情)。三秋泛指时间很久。

秦始皇天六国后统一了六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为小篆。

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2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意思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这种夸张之词形容主人公对友人的殷切思念,实是情至之语。

出自《诗·王风·采葛》,作者不详。原作为: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译文:那个采艾的姑娘啊,我俩一天不见面,好像隔着三年那样长久。

《采葛》写主人公对友人的思念。这两句是用比喻方法构成的夸张句。三秋是指三个季度。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这种夸张之词形容他对友人的殷切思念,实是情至之语。同时本体“一日”,喻体“三秋”,高下相形,对比鲜明,也有力地增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本诗运用了回复的章法,就更加强了这情思的感染力。成语“一日三秋”即源出此诗。

一日三秋,中国成语。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年那么长,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语本《诗.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

后以“一日三秋”形容对人思念殷切。南朝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