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世界上一定要有一种生物灭绝,你会选择蜜蜂还是熊猫呢?
这个问题很有趣,就一天之前我选择的让蜜蜂灭绝,但现在,我选择让蜜蜂活下来。
有关注网综《明星大侦探》的人肯定会知道,最近一期的“末日蜜蜂”可以算是第三季的最好看的一期了,不管是从剪辑,推理,脑洞,逻辑连,证据链,都是比较精彩的一期,深入浅出,特别是欧侦探的推理,让小编内心疯狂打call。
明星们的表现都很精彩,很出色,但在这集里还有一个很值得注意也挺有趣的点,就是背景,故事背景。
编剧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
“蜜蜂灭绝”
故事发生在2333年
外面漫天黄沙,万物萧条
商场,游乐场,电影院,咖啡店
全部积满了厚厚的灰尘
生活的样子一点也不美好
三年签蜜蜂灭绝
无法授粉
进而造成了粮食危机
整个生物链断裂
所有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
大多数的人被强迫完成的授粉工作
然而
环境还是持续恶化
植物大量枯萎
玉米地惨淡枯黄
小麦成群死亡
人类走向灭亡
如果蜜蜂消失,人类将只能活4年?
在看这集背景介绍的时候,我内心对这个背景假设是轻视的,觉得这只是编剧的提出的假设是不可能的,蜜蜂不过是一种昆虫能对人类产生多大的一下影响
可是现实的情况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这个世界的蜜蜂真的正在慢慢减少,甚至已经开始影响到世界各地农作物的生产了。
其实蜜蜂消失已经不再是新闻了,2006年以来,全球各地陆续出现了蜜蜂大量失踪的神秘现象,就像瘟疫一样,最开始是美国的35个州的养蜂人发现,自家蜜蜂飞走了之后再也没回来,数百万蜜蜂不但没有留下任何与去向相关的痕迹,而且生死未卜,此外,蜜蜂消失的现象就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
从2007年开始,科学家在美国和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养蜂经销商养的蜜蜂中,每4只中选择一只进行跟踪实验,结果显示,美国每年约有30%的蜜蜂消失了。
一个蜂巢中,只剩下幼虫和峰后,大量的工蜂不知所踪,甚至连尸体都没留下,没有工蜂提供食物和照看幼虫,整个蜂巢很快便会走向灭亡,那么随之而来的食物紧缺、暴力和骚乱等社会问题将难以避免。
这不是危言耸听,据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依靠蜜蜂传授花粉。如果没有蜜蜂,没有授粉,人类将丧失多数粮食、蔬菜、瓜果等赖以生存的物资。
认真来说,蜜蜂不仅仅是昆虫,它代表着生态平衡。
你以为在节目中人工授粉仅仅是段子吗?
其实它已经真真正正的发生了!
在PBS电视台所拍摄的纪录片《沉默的蜜蜂》中有描述这样一段故事:
位于四川省南部的汉源县,各家都以种梨为生,梨是当地的特产,满山遍野的梨树从山顶绵延到谷底,一般每户家庭一年可收获大约5吨梨。
但是,丰收靠的是汉源梨农的双手,而不是蜜蜂。
原来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因为滥用杀虫剂,汉源当地的蜜蜂就已绝迹。而梨树是典型的蜂媒授粉植物,梨农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生计萧条,蜜蜂消失,随之而来的就是梨子产量急剧下降。梨农只能选择担负起蜜蜂的工作,进行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远没有蜜蜂做起来那么轻松,仅是采集花粉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先用刷子将花药上的花粉取下,然后将花粉放入纸箱里用灯泡烘干两天。
用一截竹子和几根鸡毛,梨农模拟出蜜蜂毛茸茸的身体,轻沾花粉,再轻触花蕊,授粉过程才能完成。
数百名工人爬上树梢,逐一为梨花授粉。每年的4月份,都可以在汉源看到一幅独特的景观。一个蜂箱的蜜蜂,一天能为300万朵花授粉,但一个工人一天只能为30棵树授粉。
自2006年,美国国内有35个州的养蜂人发现自家的蜜蜂飞走了就再也没回来,也找不到尸体,所有现在美国每年在人工授粉上花费的支出超过900亿美元,当然在汉源也不便宜,但当蜜蜂还存在时,授粉都是免费的。虽然勤劳的梨农通过人工授粉解决了生计问题,但他们还是希望蜜蜂能回来。
那蜜蜂为什么会消失呢?蜜蜂的杀手是谁?
过度使用杀虫剂:
加拿大安大略省养蜂专家杜森推测,美国成年蜜蜂消失的原因可能与神经中毒有关,而导致蜜蜂神经中毒的最可能原因又与杀虫剂使用有关。
杜森经营的蜂蜜公司目前正接受安大略省政府委托,研制一种可以抑制虫害,又不伤害蜜蜂成长环境的产品。加拿大方面的专家对于造成蜜蜂失踪现象的诸多揣测,他们也认为可能是杀虫剂过度使用的结果。
手机辐射:
英国也出现了被称为"蜂群衰竭失调"的现象:蜂巢里的蜜蜂突然全部失踪,只留下蜂王、蜂卵和一些还不成熟的工蜂。而消失的蜜蜂从此再也找不到,并很可能最终死在离家很远的地方。
有些科学家表示,手机和其他高科技产品的辐射可能是造成蜜蜂大量失踪现象的罪魁祸首。有实验表明,当把手机放在蜂巢附近时,蜜蜂就不愿回家。
转基因农作物:
《纽约时报》曾发表过一则消息,称美国许多养蜂农场大量蜂群不明原因地消失和死亡,一些专家猜测可能与美国大量种植转基因作物有关。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专家称,蜂群消失将会给美国农业带来巨大损失,美国的养蜂业以及与蜜蜂授粉有关的水果、坚果和蔬菜种植业年产值高达140亿美元。康奈尔大学和许多研究机构都在研究蜂群消失和死亡的原因,但至今还没有结果。
营养剂使用过度:
事实上,近几年来,蜂群一直在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蜜蜂从大自然的采蜜工转型成替人类服务的授粉工,一年到头被蜂农装在大卡车上辗转各地进行有偿授粉与生产蜂蜜,这着实让蜜蜂疲累不堪。
为了让蜜蜂有体力干活,养蜂人用人造养料、能量饮料和高机能食品的混合物来喂养蜜蜂,但这些不自然的添加物都可能会对蜜蜂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事实上,蜜蜂最天然营养的食物是它们的蜂蜜,并非这些营养剂。
对于保护蜜蜂,其实很多国家已经行动起来了
法国1999年就颁布法令,禁止对向日葵施用氯代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2003年又将甜玉米也列入禁令范围;意大利政府2008年开始禁止向油菜子、向日葵以及甜玉米施用噻虫嗪、噻虫胺、吡虫啉、氟虫腈和定虫隆;北京市于2003年开建中华蜜蜂保护区,用于繁殖这种中国原产但已濒临灭绝的蜂种;欧洲议会于2008年批准在欧洲范围内建立蜜蜂保护区。相比上述保护措施,欧盟此次出台的拯救蜜蜂行动计划参与面之广、保护内容之全,都是空前的。
物种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尤其像蜜蜂这样位于生物链相对底层的生物,它们是连接植物和动物的桥梁,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断裂,在生物链上处于其前后的大批生物都要遭殃。保护蜜蜂,人类或许找到应该找到正确的切入点。
勤劳的小蜜蜂——当人们在夸奖一个人勤劳的时候都会这样比如,这也侧面反应了蜜蜂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正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虽然蜜蜂的数量还没到濒临绝迹的程度,但也超越了自然生态应有的极限。
净阁新风全热交换新风系统呼吁大家关注蜜蜂带来的环境危机,拯救蜜蜂,就是拯救我们日常必需的粮棉、油料、瓜果。
#以上#
拯救蜜蜂,就是拯救我们日常必需的粮棉、油料、瓜果。
广义上讲,球形玉米是基因变异的产品,不过不是人工实施的变异,而是自然界中自然发生的基因变异。目前的转基因甜玉米主要是转Bt甜玉米。Bt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的缩写
而转基因产品只不过是人工干涉发生的基因突变的产品。
根据我个人理解玉米比较常见的有:甜玉米,超甜玉米(水果玉米),糯玉米等,当然还有各种转基因的,我们南方一般种植常见的几种,种植周期需要80-100天,产量2000-3000/亩,价钱是超甜(水果玉米)比较高点,单价2元左右,其他普通甜和糯玉米单价是1.5元左右,下面发一下我们超甜(水果)玉米给大家看看
带有花色的糯玉米看起来非常独特,紫黑色以及金黄色交替出现,但它并不是转基因品种,属于培育品种,是通过春褐色玉米作为父本,金黄色玉米作为木本,经过多代的杂交、基因突变、基因选择表现等来得到的。
目前我国并没有对转基因食物进行商业化生产,但是国外有转基因玉米存在,不过在售卖的时候会有很明确的转基因标识。
花糯米起源于中国,最早玉米引入中国后,在西南地区种植的硬质玉米发生突变,经过人工选择逐渐出现了糯质的类型,早在1760年以前,糯玉米就已经在中国形成了。
在我国玉米是农民朋友一直种植的农作物之一,从最开始的玉米亩产量150公斤到目前的最高亩产1500公斤,在育种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实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进步。而在大田的种植过程中,以目前的栽培管理方式,这么高的产量几乎是很难达到,一般的产量维持在500公斤-700公斤左右,还有个别的地区还在500公斤以内,这样的产量属于低产的存在。这些玉米的产量一直上不去而存在的问题分为两点,一点是在选择的玉米种子上,一点在栽培的管理上。
栽培管理大多主要体现在水、肥的使用上,水就不在这里过多的介绍,至于肥是非常重要的,种植的玉米从播种到收获,需要十几种微量元素,在这些微量元素之中需要量最大最多的则是氮肥、磷肥和钾肥,根据几十年的试验表明,玉米每生产100公斤籽粒大概需要吸收氮肥3.52公斤,磷肥1.15公斤,钾肥3.15公斤左右,所以农民朋友必须要很好的掌握氮肥、磷肥和钾肥对玉米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如果缺少氮肥会对玉米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氮肥对玉米的影响和玉米缺少氮肥的后果
玉米从播种到收获需要的氮肥量最多,反应也是极为敏感,对与玉米的生长发育作用非常大。因为氮肥是构成蛋白质、酶和叶绿素的政要成分。合理使用氮肥,可以使玉米植株生长旺盛,植株茎叶繁茂。叶色浓绿,光合作用增强,穗大、粒多、粒重增产效果比较明显。如果发生氮元素却乏,幼苗会黄绿色,生长比较缓慢,在拔节抽穗期会表现先从下部老叶开始变黄,逐渐沿主脉会呈现V字形向上扩展,会直至整个叶片发黄,最后全叶干枯,植株矮小,在后期雌穗会发育迟缓,甚至不能发育,轻则会造成穗小、粒少,灌浆的时候会受阻,籽粒秕小,重则不能形成果穗造成空秆。使用氮肥过多或不当会引起植株陡长,节间细长,茎秆微弱,遇见风雨容易倒折,如使用过晚会引起晚熟现象,延后收获。所以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一旦发现缺少氮肥,应该要及时追施氮肥,可以很快的消除或减轻玉米缺少氮肥的不良影响。
磷肥对玉米的影响和玉米缺少磷肥的后果
玉米对磷肥的需要量虽然比较少,但是对玉米生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磷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它能使玉米体内的氮素和糖分很好的转化,施用磷肥可以加强根系发育,促进根系发达,促使细胞增殖,可以使雌穗授粉良好,结实比较饱满,提早成熟。如果缺磷,幼苗叶色暗淡,呈紫色或红色。根系发育减弱,生长发生缓慢现象,拔节抽雄期缺磷,不但根系发育不良而且吸氮能力减弱,茎叶生长缓慢,生育期延长,花粒期缺磷,会造成雌穗花丝抽出延迟,授粉不好,粒行不齐,粒重降低,成熟延迟。由此可见,磷肥对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在我国的土地上,缺少磷肥是存在的,必须引起农民朋友的重视,增施磷肥就成了增产的关键因素,因为磷肥吸收的速度较慢,所以是不能作为后期土壤追肥施用,而是应该在播种的时候与种肥或基肥一次施足,如果后期发现玉米缺少磷肥,可以进行叶面喷施进行。
钾肥对玉米的影响和玉米缺少钾肥的后果
钾肥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使机械组织发育良好,厚角组织发达,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钾对氮素的代谢过程有促进作用,钾素充足能形成较多的蛋白质,钾对雌穗发育有促进作用,能增加玉米单株的果穗数量。如果缺钾,幼苗生长缓慢,嫩叶呈黄色或黄绿色,从下部向上发展,叶尖和叶缘呈灼烧状会变黄,之后干枯。在整株玉米除了上述的症状以外,茎节还会皱缩并呈褐色叶片的营养向根部输送会受阻,会造成根系发育不良,生根停滞,植株比较矮小,果穗发育不良,籽粒的淀粉含量低或有突尖现象出现,抗病能力差,茎秆比较脆弱,容易发生倒伏或茎秆折断现象。
在玉米生产的过程中,并不是使用越多的肥料就高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这种观念不仅让农民朋友增加投入,而且对产量的增加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在使用化学肥量的时候一定采用配方施肥,然后在根据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施肥和各个阶段生长所需要的营养进行施肥,这样可有把化肥的利用率利用到最大,从而使玉米的产量达到顶峰。
正确掌握玉米的收获期是增加粒重,减少损失,提高产量的重要环节,玉米适当晚收可亩产100斤以上。
保障玉米稳产高产尤为重要,正确掌握玉米的收获期是增加粒重,减少损失,提高产量的重要环节,玉米适当晚收可亩产100斤以上。
玉米晚收增产技术就是在不影响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种。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三点:
1、把握好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这时候其籽粒会变硬、籽粒灌浆线会下移到籽粒的基部最终完全消失;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籽粒呈现品种固有的颜色和特征,同时果穗苞叶变干、蓬松,呈白色。
2、推迟十天收获。以往,我们都习惯于在玉米授粉后40-45天后收货。其实,推迟十天,改为授粉后55天左右收获,是个很好的选择。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好玉米生育后期的秋高气爽,利于干物质积累的气候资源,尽量延长玉米灌浆时间,让玉米粒重潜力充分发挥。
3、因地制宜,掌握当地玉米成熟期。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玉米成熟期肯定大不相同。例如,河南、河北等地玉米播种期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收获期一般在9月底10初。这一点需要当地居民自行把握。
做到玉米晚收增产,需谨记“六个一”
一看:看玉米生长特征,玉米的成熟期需经历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三个阶段。因玉米与其他作物不同,籽粒着生在果穗上,成熟后不易脱落,可以在植株上完成后熟作用。
一定:定玉米最佳收获期。完熟期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
一推:推算玉米晚收时间。一般情况下,按玉米正常生育算,需期延长10天左右进行收获为宜。
一收:收要快、要及时。提前看好天气预报,安排好人员等预收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力争一次性收获完成。
一剥:收获后不要进行堆垛,及时利用人工及时玉米剥皮机进行扒皮。
一脱晾:因晚收玉米的含水量一般在30%~40%左右,收听天气预报,在晴朗天气进行晾晒,并及时进行脱粒晾晒,晾晒到玉米含水量在14%以下为宜.
夏玉米区收获期在国庆节前后,如果延至10月15日前后,就可增产15%左右。
-
多家中小银行跟进下调存款利率,整体仍
10月下旬以来,多家农商行、村镇银行发布存款利率调整通知,对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等存款利率进行下调,同时,下调幅度从10个…
-
叮咚买菜正式入驻淘宝买菜,联手给消费
11月9日消息,天猫双11期间,叮咚买菜入驻淘宝买菜,将联手提供1小时到家服务,为消费者们带来优质、更低价的商品。据介绍,这是…
-
华为再次开启了先锋计划推出了Mate 60
今天上午,华为再次开启了先锋计划,推出了Mate 60 Pro+和Mate X5两款手机。尽管没有任何宣发,但Mate X5作为理财神器的继任者,仍然展现了…
-
华为推出新一代折叠屏手机Mate X5
华为推出新一代折叠屏手机Mate X5,该款手机于昨日开始预订,订金为1000元,最终价格尚未公布。Mate X5采用横向大折叠设计,内屏为7.85英…
-
鹅蛋的做法大全家常做法(鹅蛋的做法大
你们好,最近小元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鹅蛋的做法大全家常做法,鹅蛋的做法大全家常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