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是中生代最后一个纪,是恐龙由鼎盛走向完全灭绝的时期由于这一时期欧洲海底沉积物中有大量的白垩而称为“白垩系”,白垩纪因此得名。
剑龙灭绝于白垩世。但鸭嘴龙、甲龙和角龙在晚白垩世时却发展迅速,特别是角龙,虽然晚白垩世时才在地球上出现,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化出了丰富的种类。白垩纪恐龙种类达到极盛,其中最著名的霸王龙是陆地上出现过的最大的食肉动物。
白垩纪早期,以裸子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仍然繁茂,而被子植物的出现则是植物进化史中的又一次重要事件。白垩纪有了可靠的早期被子植物,到晚白垩纪晚期被子植物迅速兴盛,代替了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形成延续至今的被子植物群,诸如木兰、柳、枫、白杨、桦、棕榈等,遍布地表。被子植物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是植物界的一次大变革,同时也给动物以极大的影响。被子植物为某些动物,如昆虫、鸟类、哺乳类,提供了大量的食料,使它们得以繁育;从另一方面看,动物传播花粉与散布种子的作用,同样也助长了被子植物的繁茂和发展。
鸟类是脊椎动物向空中发展取得最大成功的类群。白垩纪早期鸟类开始分化,并且飞行能力及树栖能力比始祖鸟大大提高。我国古生物学家发现的著名的“孔子鸟”就是早白垩世鸟类的代表分子。
白垩纪末,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又一次重大的灭绝事件:在地表居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大量消失,恐龙完全灭绝;一半以上的植物和其他陆生动物也同时消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恐龙和大批生物突然灭绝?这个问题始终是地质历史中的一个难解之谜。目前普遍被大家接受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引人注目的是,哺乳动物是这次灭绝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它们度过了这场危机,并在随后的新生代占领了由恐龙等爬行动物退出的生态环境,迅速进化发展为地球上新的统治者。
900~1200种
恐龙的种类很多,科学家们根据它们骨胳化石的形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鸟龙类,一类叫做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推断出是食肉类还是食草类。这只是大概的分类,根据恐龙骨胳化石的复原情况,我们发现,其实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状更是无奇不有。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有在陆上爬的。曾有人估计,恐龙的种类大约在900~1200种之间,科学家认为,已发现的恐龙,大约是曾存在过的恐龙种类的1/4。
迄今全世界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包括骨、牙齿、皮肤、卵、粪便、足迹等)有2000多个,经鉴定,恐龙共计2目7亚目57科350余属800余种。
恐龙(英文名:Dinosaur) ,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恐龙有:霸王龙、三角龙、鸭嘴龙、梁龙、迅猛龙等。
1、霸王龙
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期(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
2、三角龙
三角龙(属名:Triceratops)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3、鸭嘴龙
鸭嘴龙(hadrosaurs) 为一类较大型的鸟臀类恐龙,最大的有15米多长。是白垩纪后期鸟盘目草食性恐龙家族的其中一员。
4、梁龙
梁龙(学名:Diplodocus),是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它的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缪尔·温德尔·威利斯顿(Samuel Wendell Williston)所发现。梁龙生活于侏罗纪末的北美洲西部,时代可追溯至1亿5000万至1亿4700万年前。
5、迅猛龙
迅猛龙是一种蜥臀目兽脚亚目驰龙科恐龙,大约生活于8300 至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伶盗龙的模式种为蒙古伶盗龙
1、利琳龙
这是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中型原蜥脚类食草恐龙,身高并不怎么高,大概是7米左右,身体有7-8米长,主要是吃蕨类植物,站起来去吃高处的叶子。
2、赛查龙
这是一种有着具重甲的食草恐龙,主要是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亚洲地区。它长着一个大脑袋,上面长满骨质脊突,身体两侧长着尖刺,整个背部由成排的甲片突起保护着。它的尾巴末端呈骨棒状,可以左右晃动防范袭击者。
3、巨椎龙
又叫做大椎龙,是原蜥脚下目的一属,生存于早侏罗纪(赫塘阶到普林斯巴赫阶),约2亿年前到1亿8300万年前。
虽然原蜥脚类恐龙被推论可能为杂食性动物,大椎龙却可能是草食性动物。大椎龙身长4到6米,具有长颈部、长尾巴、小型头部、以及修长的身体。
4、美甲龙
十大最强食草恐龙排名,食草恐龙三角龙可以吊打霸王龙
是种体型笨重的甲龙类恐龙,身长约6.6米。美甲龙的头顶、以及身体的两侧具有长尖刺,尾巴末端具有尾槌。头骨具有复杂的鼻管,以及骨质的次生颚,显示它们生存于热而潮湿的环境。
根据某些证据显示,它们的鼻孔后方可能具有盐腺,可使它们处在干燥环境时,呼吸潮湿的空气。
5、多刺龙
十大最强食草恐龙排名,食草恐龙三角龙可以吊打霸王龙
生存在约7000万年前北美的白垩纪.是食草恐龙.多刺龙的意思是“多刺的魔鬼”.多刺龙群居。生活在树林中.它长着短短的前肢.但后肢却非常长。当跑动的时候.尾巴高高抬起.在它的脑袋上长着突出的角.但只作掩饰.不作武器使用。
6、凌齿龙
棱齿龙是一种敏捷,小型鸟脚类恐龙,具有敏锐的视力。棱齿龙全长2米左右,臀高约1米,有些长达9米,有禽龙那么大,后肢修长,嘴喙狭窄锐利,便于咬食树木枝叶,前肢末端有5根粗短的手指,并有锐利的爪子,据推断,奔跑速度很快。
7、果齿龙
果齿龙是美国考古学家日前在科罗拉多州发现了一种小型恐龙种类的化石。这种新发现的恐龙的大小和松鼠差不多。研究证实,果齿龙身长约为70厘米,最大的也不过体重0.9千克。
这种恐龙或许是目前已知的北美洲最小的恐龙了。果齿龙的牙齿外形表明,它是一种杂食动物,可能既吃植物为食,也吃诸如昆虫等小型动物。
8、腕龙
是蜥脚下目的一属恐龙,生活于晚侏罗纪,因它的前肢比起后肢大很多。腕龙是曾经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动物之一,亦是所有最有名的恐龙之一。
侏罗纪晚期的巨大草食性恐龙,名字的原意为“头部像手腕的蜥蜴”。 一头25米长的成年腕龙,能把脑袋抬到距离地面13米的位置,相当于4层楼的高度。
9、雷龙
又叫做迷惑龙,重量达30吨,据阿根廷新发现的恐龙大腿骨头,身高为4-5.5米高,身长为35米左右。这只恐龙比此前发现的最大生物还要重1.55万磅(约7吨)。不过迷惑龙是较温和的食草动物。
而它身体后半部比肩部高,但当它以后脚跟支撑而站立起来,可谓高耸入云。它可能生活在平原与森林中,并可能成群结队而行。
10、三角龙
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三角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龙,全长6—8米、高2.4-2.8米、重5—10吨。他们有非常大的头盾,以及三根角状物,令人联想起现代犀牛。
-
多家中小银行跟进下调存款利率,整体仍
10月下旬以来,多家农商行、村镇银行发布存款利率调整通知,对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等存款利率进行下调,同时,下调幅度从10个…
-
叮咚买菜正式入驻淘宝买菜,联手给消费
11月9日消息,天猫双11期间,叮咚买菜入驻淘宝买菜,将联手提供1小时到家服务,为消费者们带来优质、更低价的商品。据介绍,这是…
-
华为再次开启了先锋计划推出了Mate 60
今天上午,华为再次开启了先锋计划,推出了Mate 60 Pro+和Mate X5两款手机。尽管没有任何宣发,但Mate X5作为理财神器的继任者,仍然展现了…
-
华为推出新一代折叠屏手机Mate X5
华为推出新一代折叠屏手机Mate X5,该款手机于昨日开始预订,订金为1000元,最终价格尚未公布。Mate X5采用横向大折叠设计,内屏为7.85英…
-
鹅蛋的做法大全家常做法(鹅蛋的做法大
你们好,最近小元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鹅蛋的做法大全家常做法,鹅蛋的做法大全家常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