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处乞讨提高眼界、见识、察言观色等等逆境中磨炼出的性子都是其后来的本钱,娶马秀英算得上第一金。
有人说小时候的玩伴儿是第一桶金来哗然取众,笑而不语建议了解一下第一桶金的定义看看史书,而朱元璋的第一桶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马秀英马皇后,以及马皇后代表的家族势力。
没有马秀英,说不定当时那个时期就被别人暗中搞掉了,那就有意思了,历史就要重新编写了。流传到现在的典故:当时朱元璋入狱时,马秀英送热烙饼,胸都被烫伤了。也正是因为郭子兴的义女马秀英整天整天的去探望他,朱元璋才幸免于难,毕竟当时的环境下。毕竟boss的闺女整天来,谁还敢弄他。
有人说进个监狱而已,怎么能说救他一命呢?你以为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监狱呢,古代的监狱是非常残酷的,说不定就被整一整你然后就没你这个人了。再说了,自家闺女马秀英再中间,郭子兴会让一个外人利益自家资源独立发展吗?当然是不存在的。所以没有马秀英,当时朱元璋想要发展自己是很难的。
另外,胜者为王才能左右历史的记录,史书记载时就故意忽略了淡化当时郭子兴的势力,以此来相对衬托出朱元璋的伟大。
不知道大家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呢?
我是轲乐菌,关注阅读更多您的定制文章!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
1、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2、明惠帝朱允炆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逝世。朱允炆即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
3、明成祖朱棣
朱棣出生于元末的战乱时期。那时群雄并起,互相征伐。在朱棣出生时,朱元璋与陈友谅正打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给儿子起名字的。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应天,是顺应天命的意思。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庆(南京),就将集庆改名为应天。朱元璋意思是要顺应天命,推翻元朝。
1360他又有了第四个儿子,几乎与朱棣出生的同时,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并要接着进攻应天。
但军情紧急,朱元璋甚至对自己的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打仗去了。至于怎么样为这个孩子取个吉祥名字,他就更没有功夫去琢磨了。
4、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成祖朱棣的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生母徐皇后。早在洪武时期,朱高炽就被立为燕王世子,而且由于它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的喜爱。
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炽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成祖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5、宣宗朱瞻基
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成祖征讨蒙古。
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号宣德。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听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建议,停止对交阯用兵,与明仁宗时期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景陵。
6、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公元1427-1464年),明宣宗朱瞻基长子。宣宗死后继位。他两次登基,在位共22年,病死,终年38岁,葬于裕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7、明代宗朱祁钰
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9月21日-1457年3月14日),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明宣宗(宣德帝)次子,母亲是贤妃吴氏,明英宗(正统帝)即位后封为郕王。
朱祁钰的生母,本是汉王府邸的一位侍女,这位汉王就是著名的永乐皇帝的二儿子朱高煦。宣德朝,宣宗皇帝对叔父汉王朱高煦用兵,御驾亲征生擒朱高煦父子,并将汉王宫的女眷充入后宫为奴。
在返京途中,宣宗皇帝邂逅了汉宫侍女吴氏,并深深被吴氏的美貌与聪灵所打动,于是吴氏得以陪伴宣宗皇帝直到回京。
回京后,由于封建礼教的阻挠,身为罪人的吴氏是不能被封为嫔妃的,于是宣宗皇帝将她安排在了一个紧贴宫墙的大宅院中,并时常临幸。终于吴氏珠胎暗接为宣宗生下了次子,取名朱祁钰,这就是后来的景泰帝。吴氏也因此被封为贤妃,但继续住在宫外。
8、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公元1447-1487年),明英宗朱祁镇长子,英宗病死后继位,在位23年。因爱妃病殁愁闷成病而死,终年41岁。葬于茂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9、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朱佑樘(公元1470-1505年),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宪宗病故后继位,在位18年,病崩,终年35岁。葬于泰陵(今北京十三陵)。
10、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1521年),明孝宗朱佑樘长子,孝宗病故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30岁。葬于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11、明世宗朱厚骢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汉族,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嘉靖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为人非常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
12、明穆宗朱载后
明穆宗朱载垕(公元1537年-1572年),汉族,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而不得父皇宠爱,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
13、明神宗朱翊钧
朱翊钧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
20岁以后,亲政时期,他有一段时间勤于政务;后期,虽然并不上朝,但并不代表不管事,亲自主持万历三大征,就是明证。而明神宗朱翊钧是明代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14、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
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走了。
15、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出生于公元1605年,他是朱常洛的长子,母亲为才人王氏。朱由校的生母于公元1619年病逝,他的祖父朱翊钧于是指定朱常洛的选侍负责养育皇太孙朱由校,这个抚育他的选侍就是后来“移宫案”的主角李贵妃。
公元1620年,朱常洛逝世,托孤于13位重臣,为了防止李贵妃垂帘听政,爆发了权力斗争的“移宫案”。最后,朱由校在文华殿登基称帝,年号天启。
16、明思宗朱由检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位年少有为一生致力于整顿国家的好皇帝。明毅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
朱元璋这头晴天巨兽,是功臣悍将仕子大夫的恶梦。他自幼受尽苦难,深知民间疾苦,所以夺得天下后在正大光明厅中警告功臣文武大将们,要勤于王事,热爱子民,且勿贪污腐败欺压百姓唯法不尊,凡贪污六十两文银者必绝杀千刀万剐。很不幸第一个以身示法的乃侯爵大将朱亮祖,被太祖召到京城鞭打而亡,其后的丞相胡惟庸,李善长,傅友德,胡大海,李文忠,蓝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屠尸臭沟,真是杀人如麻,冤大头贼多,以至于大臣们早晨于家人告别,恐下午不能回府。有一把大火烧了庆功楼,可谓心毒手辣群凶极恶。也有人言他杀人有隐从未杀过一个无辜的老百姓,拨刺为儿孙可谓极也,仍难忍276年的国运,汉不决杀功臣有四百多年的国运。唐不杀功臣有289年的运气,宋以柔弱治天下也有317年的伟业,子孙后代一个不如一个,才是祸水之恩当。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确有其事,考其史实,具体发生在明朝初年。
须知元末明初是个乱世,当时的社会十分黑暗,不断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朱元璋也就在这个时候参加起事的。朱元璋经历了无数次磨难,大难不死加入到反抗元朝封建统治的行列,最后幸运的当了皇帝。
无论何时只要改朝换代发生战争,就会死人,元末明初的战乱,使全国好多地方出现了十室九空,哀鸿遍野的情况,当朱元璋到各地考察的时候就发现,本来人口密集的中原地区也是路断人稀,生产萧条。作为皇帝,朱元璋感觉不是滋味,所以他决定在全国进行一次大规模移民,调整人口结构。就是把人口稠密的地区迁出一部分人口,填补地广人稀的地方。
中原之地就是移民输入的首选。当时那个地区人口密度大呢?正是山西洪洞县。历史不可思议,山西河北一山之隔,河北几乎成为荒无人烟之地,但是山西境内没有发生战争,有没有什么灾害。
从明初到洪武年间,朱元璋总共进行了四次全国性大移民,其中大部分去了中原地区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四省,其他如西北地区的甘肃四川或胡广地区也不少。总之那个省份都有。
朱元璋洪洞移民政策,施行三口之家留其一,六口之家留其二,八口之家留其三。
当时迁移的人,事先集聚到洪洞大槐树下三衙司,然后听候派遣。所迁移到外面的人,都记住大槐树这个标记,以便后来回家探亲。
这就是山西大槐树为什么闻名全国的原因,现在中原人,西北人,无论哪里的人只要说起先祖从那里来的,总会说洪洞县的大槐树。
“问我先祖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许多人家的家谱都记载着这件事。那么山西洪洞的大槐树现在还在吗?有史料记载,那颗大槐树在清顺治年间因发大水冲走了,现在的那棵大槐树是汉朝栽植的,到如今已经千年了
朱元璋是个怎么样的人?都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注:本人行文风格较为轻松,请见谅)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凤阳小布衣一只。
没错,是个人(不是出生就挂的那种)总有缺点和优点,就连我们的朱元璋也不例外。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历史史实来“解剖”一下他吧。
———————————————
优点
No.1 有胆量
我先问在座的各位一个问题,别人说你是奸细,要把你“咔嚓”掉,你的反应是什么?
在座的人可能说得好—怎么办?跑啊!
可万一大军包围你呢?
……
我估计,此时的大家,胆大点的,也吓出个心脏病,要是心理不好,估计不用人家动手早丧命黄泉了。
大家还记得朱元璋小时候有一个好朋友吗?
可能有的朋友猜出来了:汤和!
是的,犹豫不决的朱元璋决定要不要造反的时候,他收到了汤和的来信,请他参军。此时的汤和是郭子兴手下的一个千户,这时朱元璋还有些犹豫,不过,他想到一个办法:算卦。
结果,算卦先生让朱元璋去参军(估计算卦先生是造反者,鼓动人心),朱元璋想了想,去投奔郭子兴了。
不料,此时的郭子兴被元军包围,听有人来投军,想:都这时候了,还有人来投军,这明摆着是元军的奸细,你当老子弱智啊。
但他还想吓一吓朱元璋,把他叫到跟前,跟他说了自己的想法,说要把朱元璋杀了。
不料,朱元璋仅仅说了一个字:
哦。
What?郭子兴大脑里一片懵逼,啥子玩意儿?
继续一问,知道是千户长汤和请来的,这才恍然大悟,让他做了自己身边的卫兵。
这件事,足以见朱元璋胆魄!
No.2 谋略
其实这都不用我讲实例,大家用自己的小脑(开玩笑的)想一下,朱元璋要是没有谋略,他能造反成功吗?不可能。
有些朋友问了,有武将和谋士就可以呀。
武将谋士的话,有几个是老乡就不说了,你当人家是傻子吗,你没能力当啥领导,下来吧您内。更何况,这时候,铁哥们儿也是可以出卖的(对某些人而言),而且还能牟些利,价格还能更高些,自己不保也能当更大的官做做,何乐而不为呢?
……
所以,朱元璋一定有常人不可比拟的谋略(但刘基好像比他强)。
No.3 有战略目光
你此时在一个小心眼的人身边当大官做,你宁可忍受也不会放弃高官厚禄。
可朱元璋就是个有眼光的人,明知自己比郭子兴强,怕郭子兴有疑心,所以,主动放弃,自己打天下,还把招来的兵,把打下的城池给郭子兴,得到郭子兴的信任,而结果大家也知道,朱元璋是最终的胜者(还得到了郭子兴养女马大脚当老婆,即仁慈的马皇后)。
朱元璋的战略目光也就可见一斑了。
当然,这也得出一个启示:真正成功的人,要懂得舍小利,才能取得更大的利益。
No.4 廉洁、爱民
身为少有的布衣皇帝,朱元璋懂得民间疾苦,所以自己也十分俭朴,他一年就那么几件衣服,洗了换,换了洗,洗了再穿,真可谓“新三年 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
其实具体不说,大家看一看朱元璋最先开始的反贪政策,以及什么空印案,胡蓝案,还有什么贪六十两白银就要受罚(后来可能更严),再看看官员们的后果……
不忍直视……
No.5 勤政
我估计,有明一代,除了崇祯,就数朱元璋勤政了。
朱元璋怕相权太大,于是以胡惟庸案为契机,废除丞相,一切由自己干(朱棣开始就有内阁了,后来甚至太监都……)。
别说,这位老年人身体真好,就这样,还活得远远超出平均年龄。
……
———————————————
缺点
是个人,总有缺点的。
朱元璋就是个人:
No.1 小心眼儿
这家伙,和郭子兴呆久了是吧,怎么也……
没错,朱元璋忍不得比你优秀的人(换我我也如此),比如刘基。刘基在朱元璋的一次“访谈节目”中,说自己有当丞相才能,只是嫉恶如仇。
于是,朱元璋以此为借口把刘基“咔嚓”了。
No.2 凶暴,为自己利益不惜一切
你知道开国功臣中有比朱元璋挂掉的晚的吗?
好像没有。
除了汤和自己交兵权自然病终,比朱元璋早死了三年,其他的,不是入狱就是被杀,十分悲壮。
(注:编编已吓尿厕所……)
好了,我的回答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喜欢。
(文章纯属个人意见,不喜就喷!)
-
多家中小银行跟进下调存款利率,整体仍
10月下旬以来,多家农商行、村镇银行发布存款利率调整通知,对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等存款利率进行下调,同时,下调幅度从10个…
-
叮咚买菜正式入驻淘宝买菜,联手给消费
11月9日消息,天猫双11期间,叮咚买菜入驻淘宝买菜,将联手提供1小时到家服务,为消费者们带来优质、更低价的商品。据介绍,这是…
-
华为再次开启了先锋计划推出了Mate 60
今天上午,华为再次开启了先锋计划,推出了Mate 60 Pro+和Mate X5两款手机。尽管没有任何宣发,但Mate X5作为理财神器的继任者,仍然展现了…
-
华为推出新一代折叠屏手机Mate X5
华为推出新一代折叠屏手机Mate X5,该款手机于昨日开始预订,订金为1000元,最终价格尚未公布。Mate X5采用横向大折叠设计,内屏为7.85英…
-
鹅蛋的做法大全家常做法(鹅蛋的做法大
你们好,最近小元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鹅蛋的做法大全家常做法,鹅蛋的做法大全家常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