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
1935年5月9日,该曲第一版录音在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录制完成。1951年,人民唱片厂为满足国歌播放的需要,录制出版了由铜管乐合奏和管弦乐合奏组成的粗纹唱片。1959年,中国唱片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录制出版了全套标准国歌专用唱片。1978年,推出集体填词版专用唱片。1983年,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录制出版了恢复原词后的标准国歌专用唱片[2]。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3][4]。
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5]。
中文名称
义勇军进行曲
外文名称
March of the Volunteers
所属专辑
现代最流行歌曲选古今中外民歌集(1935年版)
歌曲时长
46秒(标准时长)[3]
发行时间
1935年
创作背景
词曲创作
《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34年秋,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6] 。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当时,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并承诺到日本以后,尽快寄回歌稿[7] 。
田汉
聂耳在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8] 。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9] [10] 。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7] 。
歌曲命名
电影《风云儿女》前期拍摄完成以后,田汉的主题歌歌词并没有确定歌名,而聂耳从日本寄回来的歌词谱曲的名称只写了3个字“进行曲”。作为电影《风云儿女》投资人的朱庆澜将军,在“进行曲”3个字前面加上了“义勇军”,从而把该曲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7] 。
制作发行
1935年5月10日,《义勇军进行曲》歌谱在《中华日报》上发表[9] 。16日,《电通》画报创刊号刊登歌谱[11] 。之后,由贺绿汀请当时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担任乐队指挥的苏联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时译“夏亚夫”)配器,将《义勇军进行曲》灌成唱片公开发行[7] 。同年5月9日,由袁牧之、顾梦鹤领衔的电通公司歌唱队在位于上海徐家汇附近的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里录制了《义勇军进行曲》[2] 。24日,电影《风云儿女》上映,该曲作为该片主题歌在影片片头、片尾播放[12] 。6月1日,歌谱在《电通画报》(半月刊)第二期上刊登[13] 。
阿龙·阿甫夏洛莫夫
歌曲歌词
现行版本(田汉作词) 1978年3月5日—1982年12月4日国歌版本(集体填词)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3]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前进!前进!进![14]
注:由于该版本通过时的时代背景,国歌歌词中的“雄”和“建”两个字用的“厷”和“迠”[15]
歌曲鉴赏
《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极富创造性的歌曲,作曲家聂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首先,他成功地把田汉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
《义勇军进行曲》(五线谱)
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其中三连音的妙用,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前奏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个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歌曲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聂耳根据歌词分句的特点,把这首歌曲处理成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所形成的自由体结构。虽然每个乐句的旋律、结构都各不相同,但乐句与乐句之间,衔接紧密,发展自然,唱起来起伏跌宕、浑然一体。
歌词第一、二句都是带有号召性的。作曲家把这两句旋律按“5—1—3—5”的上行趋势处理,特别是节奏的安排,采用了后半拍起句,更能给人以紧迫感。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
《义勇军进行曲》(简谱)
歌词第三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全部歌词中最重要的警句。聂耳在这里不仅运用了全曲中的最高、最强音,而且创造性地在“中华民族到了”之后,突然休止半拍,从而使“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得到突出的强调[16] 。
《义勇军进行曲》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恨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17] 。
社会影响
1935年,随着《风云儿女》在各个影院的播映,《义勇军进行曲》立即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流行极广的抗战歌曲。抗战期间,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定期安排播放该曲。此外,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及南洋各国的广播电台也经常播放该曲[18] 。并且在苏联、法国、捷克等地,《义勇军进行曲》被灌录成唱片并翻译成不同语言,歌名则大多翻译为《起来》(CHEE LAI)[19] 。
刘良模指挥青年会成员演唱《义勇军进行曲》。
国民党很多军校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军歌[20] ,戴安澜将军的国民革命军第200师曾将该曲定为该师的军歌[21] 。张学良于西北练兵时,特别强调了士兵齐唱《义勇军进行曲》的重大意义[19] 。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爱国人士和支持中国的国际友好人士在集会上、在游行中都演唱了该曲[22] [21]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八百壮士”孤军营内鼓舞士气的战歌之一[19] 。同年7月31日,因主张抗日救亡而被捕的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等救国会七君子获释时,和数百名前来迎接的群众一同高唱《义勇军进行曲》[22] 。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官兵在观战的美国驻华海军副武官卡尔逊的带领下高唱《义勇军进行曲》[21] 。
保罗·罗伯逊唱片封面
1940年,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该曲,并在1941年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其撰写了序言[23]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义勇军进行曲》在东南亚地区广为传唱[8] [19] 。1944年,马来西亚的一支由青年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将《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改为“马来亚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后,将其作为抗日游击队队歌传唱[24] 。同年,美国好莱坞米高梅公司拍摄了一部反映中国抗日的故事片《龙种》,《义勇军进行曲》英文版被选为电影插曲[25] 。
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该曲作为代表中国的歌曲演奏[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义勇军进行曲》被选入反法西斯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26]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同盟国集会时,《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代表中国的歌曲[27] 。美国将该曲与美国的《美丽的美利坚》、法国的《马赛曲》等歌曲定为同盟国胜利之日的音乐节目广播歌曲[18] 。
英文歌词
台湾光复初期,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台湾人学国语外另一项重要学习内容。1946年,基隆中学师生举办示威游行时,高唱《义勇军进行曲》。1947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台湾当局列为禁歌,直到两岸关系缓和后才解禁[28] 。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该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9] ,由晋察冀军乐队演奏,总共演奏了十余次[29] 。
国歌历程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由于没有如期拟定出国歌,会议于9月27日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朱庆澜
十年动乱期间,该曲词作者田汉受到“四人帮”迫害,导致正式场合只能演奏国歌的曲谱,不能唱歌词[26] 。
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国歌曲子仍然采用聂耳谱写的原曲,而歌词由集体重新填写。
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决定恢复国歌原词,撤销该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3月5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15] 。
国歌立法
(详情参见词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1984年8月,中宣部下发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唱的暂行办法》,规定在重要庆典或政治性的公众集会时,在遇有维护祖国尊严的斗争场合均可奏唱国歌。但在私人婚丧嫁娶、舞会、联谊等娱乐活动以及商业活动等场合,不得奏唱《国歌》[30] 。
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是
2008年3月6日,鉴于一些人在日常生活及一些重大活动中对国歌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爱护,多名军队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呼吁国家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31] 。自2009年至2017年,每年两会期间,都有请求为国歌法立法的议案[32] 。如2010年,全国政协委员龚建明提交提案,呼吁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30] 。2012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于海在文艺组联组会议上提出为国歌立法[33] ,于海从2008年到2017年,每年都呼吁为国歌立法[34] 。
201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15] 。
2017年6月2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首次审议国歌法草案,对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国歌奏唱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国歌法发布了国歌的标准曲谱,要求在规定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播放国歌的,应当使用国歌标准曲谱和国歌官方录音版本[35] 。
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5] 。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规定在公共场合侮辱国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36] 。
纪念活动
1979年,中国邮政为纪念建国三十周年,发行了以该曲曲谱为主题的纪念邮票[37] 。
聂耳
2006年11月,上海国歌纪念广场奠基,该广场于2009年9月25日在荆州路落成,并于当日举行国歌展示馆开馆典礼,馆内收藏有首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保罗·罗伯逊灌制的《义勇军进行曲》唱片等藏品[38] 。
2007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由中国田汉研究会、基金会和聂耳音乐基金会合拍的四集电视专题片《我们的国歌》,讲述了该曲的创作历程、社会影响、现实意义等内容[27] 。
2008年3月8日,中央党史教育办公室主办的“唱国歌”大型公共行为艺术活动于北京举行,该活动由行为艺术家舒勇号召发起,意在强化爱国精神,该活动之后在上海等地陆续举行[39] 。
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精选了《义勇军进行曲》不同时期21段珍贵录音,编辑出版了《〈义勇军进行曲〉录音珍版典藏》唱片[2] 。10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举行了“60位书法家同书国歌展览”[40] 。
2010年5月9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人民画报社主办了《国歌》大型主题书法集[40] 。9月9日,以《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事件为中心而创作的电视剧《国歌》在中央电视台与湖南卫视播出[41] 。2011年,河北省英烈纪念园建成国歌广场,并为国歌的词作者田汉与夫人安娥塑像[22] 。7月,以聂耳与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为核心内容的音乐剧《国之当歌》开始演出[42] 。
2015年,《义勇军进行曲》诞生80周年纪念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43] 。5月15日,“爱我中华·唱响国歌”暨《义勇军进行曲》诞生80周年青少年文艺汇演活动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该活动在全国十几个分区开展[44] 。18日,上海地方志办公室推出了首本国歌画册,收录300多幅图片[45] 。8月,上海音乐出版社委约音乐评论家陈志音创作了《我们的国歌》[46] 。同月20日,艺术家秦怡参加央视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录制,在节目中讲述了国歌的故事[47] 。
2016年9月2日,纪念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80周年图片巡回展在南京启动[48] 。
2019年6月,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49]
中华民谣首唱是1994年。
《中华民谣》,原本是歌手谢东在1994年发表的个人专辑《笑脸·一路等候》中的其中一首,然而这首歌自发表以来,一直没有大火,而专辑主打歌——《笑脸》此时已经红遍大街小巷。
也就是在同一年,当时恰好有一个青年歌手正参加第六届青歌赛(1994年),这个歌手就是孙浩。
正值比赛时期,有人向孙浩提议,让他在比赛的时候唱这首《中华民谣》,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反对,反对的人都觉得这首歌太土了,受众太小,不适合拿来比赛。
奇妙的是,孙浩一听《中华民谣》就立即爱上了这首歌,于是由这首歌的其中一位词作者——冯晓泉(此歌另一个词作者是张晓松)出面,与谢东达成协议,对这首歌进行了改编,并由孙浩进行重新演绎。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孙浩带着这首《中华民谣》成功走上了青歌赛的冠军宝座,获得了当年青歌赛的一等奖。
河北省代表性的民歌有:
《小放牛》、《回娘家》、《绣荷包》、《小白菜》、《歌唱王二小》等等。
《小放牛》是以叙事形式,结合民间赵州桥神话传说故事,以对白情节娓娓道来!歌曲婉转悠扬,叙说赵州桥同时,更从侧面展现了燕赵儿女的柔情深似海,刚强坚如铁!
《歌唱王二小》展现给我们的是近代以来,燕赵儿女不畏强暴,抗击日本侵略者所表现的勇敢、刚烈,宁折不弯。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民歌伴劳动而产生,民歌也集中反映了生产劳动的方方面面:
正月里来正月正,家家户户迎新春。
积肥送粪整农具,准备春耕莫放松。
二月里来刮春风,春暖雪消百草生。
山上山下歌声响,社员人人忙春耕。
三月里来清明天,植树造林好时间。
男女老少齐动员,荒山荒坡变绿山。
四月里来百花香,青山绿水好风光。
社员勤劳日日忙,要把野草一扫光。
五月里来五端阳,下地插秧人人忙。
麦苗青青迎风摆,稻秧下地行对行。
六月里来热难当,麦子成熟闪金光。
社员挥镰齐上阵,龙口夺粮抢收忙。
七月里来三伏天,抓紧打场缴公粮。
秋季作物安排好,社员歌声震山川。
八月里来桂花香,糜谷丰收上了场。
细收细打早入仓,丰收早缴爱国粮。
九月里来九重阳,金黄的粮食堆满仓。
土地翻晒秋施肥,争取来年多打粮。
十月里来糜谷收上场,满地跑的是牛羊。
丰收的喜气遍地传,科学种田要推广。
十一月里天气寒,喂好牲口过冬天。
骡马吃得滚滚圆,搞好生产有保障。
十二月里一年整,各地社火鼓咚咚。
欢欢乐乐过个年,狮子龙灯庆新春
这首《十二月忙》可以说是陕北一年农事活动的一篇总序,它概要地总结了陕北春、夏、秋、冬四季生产劳动的场景。
勤劳的陕北人总是喜欢把他们的劳动场景用民歌表现出来,以便人们能一同体会他们劳动的艰苦与辛劳,分享他们劳动的丰收与喜悦。
反映春播的劳动歌有:《种瓜》《种白菜》《种柠条》《种胡麻》《栽柳树》等。
阳婆婆上来一杆杆高,
风尘不动天气好,
肩背籽种手拿上锹,
我引上干妹妹种柠条。
手握铁锹把腰猫,
妹妹的衣襟襟把籽儿撩,
坑坑挖齐籽儿点好,
越种越觉得劲头高。
(《种柠条》)
反映锄草的劳动歌有:《锄地歌》《锄头歌》《锄草谣》等。
手拿锄头锄野草呀 ,
锄去了野草好长苗呀。
五千年的古国要出头呀,
锄头底下有白银呀。
革命成功靠锄头呀,
锄头锄头要奋斗呀。
(《锄头歌》)
反映收割的劳动歌有:《秋收》《刨洋芋》《割麦》《麦收歌》《割韭菜》《割莜麦》等。
秋天里来秋收忙,
起镢头上山岗,
绾一绾袖子撑一撑腰,
举起镢头来把洋芋刨。
一镢头下去翻过来瞧一瞧,
这么大的个儿你看妙不妙,
挑的挑来拣的拣,
送回家里还要好好保管。
蒸熟了切成片儿把片儿再晒干,
洋芋片儿能放好几年。
(《刨洋芋》)
陕北民歌里还有大量反映挖野菜、打野果的劳动歌:《掏沙蒿》《掏苦菜》《打马茹》《打酸枣》《打樱桃》等。
太阳出来节节高,
姊妹二人把苦菜掏,
大姐姐手提竹篮篮,
二妹妹手拿剜菜刀。
南山低来北山高,
我老汉上山看青苗,
你二人今天把菜掏,
踏了我的豌豆角角了。
阳坬坬上菜不大,
背坬坬上菜如麻,
你这个老汉讲怪话,
你看我的篮篮里是什么。
(《掏苦菜》)
有田歌,还有牧歌和猎歌:《牧牛》《太阳落山羊进圈》《打黄羊》《放羊谣》等。
春天里来羊儿乏,羊儿只只满山爬,
放羊人儿干着急,羊儿无力上山坬。
夏天里来热难当,放羊的人儿起大早,
山羊绵羊一大群,羊鞭一甩出了门。
秋天里来天气凉,羊儿下山抢草场,
豆茬稻茬上膘快,满滩羊群像雪莲。
冬天里来天气冷,羊儿最怕扫雪风,
要把羊圈收拾好,羊儿安全过好冬。
(《放羊谣》)
有反映家庭劳动的民歌:《纺线线》《纺棉花》《搔羊绒》《赞柳编》《扳干柴》《女孩担水》等。
太阳出来磨盘大,
你我都来纺棉花 ,
棉卷紧紧握在手,
线卷儿不断往外拉。
你说我纺呀纺得快,
我说你纺得也不差,
两人纺线车两架,
一天就纺出二斤花。
双手儿来把篮子挎,
走到集镇送棉纱,
棉纱纺得细又匀,
姑娘的心里乐开了花。
(《纺棉花》)
有些劳动歌明显地打上了某一时代的历史印记,有些民歌则反映了陕北社会历史的沧桑巨变。如:《劳动竞赛出英雄》《团结起来好干活》《毛主席号召修梯田》《梯田修到白云头》《人民公社实在好》《建设咱们的新山庄》《送公粮》等。
谁说天上没有路,
梯田修到白云头,
腾云驾雾撒下种,
一片片庄稼大丰收。
(《梯田修到白云头》)
毛窑子村好风光,
翠格铮铮的杨柳排成行,
麦苗青青菜籽儿花儿黄,
草滩上处处是牛羊。
护田林绿格油油,
清格粼粼渠水绕山流,
浇在咱们的青苗子地,
甜在咱们的心里头。
金太阳,暖心房,
步步跟着共产党,
农业实现机械化,
建设咱们的新山庄。
1、请茶歌
红色革命歌曲《请茶歌》的“艰辛历程”。
《请茶歌》是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首红色革命歌曲,该歌曲由茶诗人文莽彦1957年发表诗歌作品《请茶歌》作为歌词,后文莽彦先生邀请女作曲家解策励为诗歌作曲。在60年代初,歌曲经歌唱家朱逢博的演唱红遍大江南北。
2、八月桂花遍地开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在大地广为流传的革命歌曲,至今传唱,影响了几代人,然而没人知道它的确切作者是谁。一直流传的有三种说法:一说是江西民歌;一说是河南商城县的一位革命烈士所作;还有一说是安徽省金寨县斑竹园镇罗银青所作。这首歌曲是为了歌颂苏维埃政权成立而创作的。
3、江西是个好地方
《江西是个好地方》是1961年由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刘天浪先生根据原江西军区文工团整理填词的民歌而改编的雅俗共赏的独唱抒情歌曲。
4、斑鸠调
《斑鸠调》是赣南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
歌曲曲调欢快活跃,因为歌词头一段以“斑鸠鸟”为引题,故称《斑鸠调》。
5、采茶歌
《采茶歌》是湖北省、赣南山区盛行的地方民曲。其演唱形式比较简单,先是一人干唱,无伴奏,后来发展成为以竹击节,一唱众和的“十二月采茶歌”的联唱形式。
-
多家中小银行跟进下调存款利率,整体仍
10月下旬以来,多家农商行、村镇银行发布存款利率调整通知,对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等存款利率进行下调,同时,下调幅度从10个…
-
叮咚买菜正式入驻淘宝买菜,联手给消费
11月9日消息,天猫双11期间,叮咚买菜入驻淘宝买菜,将联手提供1小时到家服务,为消费者们带来优质、更低价的商品。据介绍,这是…
-
华为再次开启了先锋计划推出了Mate 60
今天上午,华为再次开启了先锋计划,推出了Mate 60 Pro+和Mate X5两款手机。尽管没有任何宣发,但Mate X5作为理财神器的继任者,仍然展现了…
-
华为推出新一代折叠屏手机Mate X5
华为推出新一代折叠屏手机Mate X5,该款手机于昨日开始预订,订金为1000元,最终价格尚未公布。Mate X5采用横向大折叠设计,内屏为7.85英…
-
鹅蛋的做法大全家常做法(鹅蛋的做法大
你们好,最近小元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鹅蛋的做法大全家常做法,鹅蛋的做法大全家常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