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不太好说,要看概率的问题,现在也没有明确的科学家指出,或者是研究出,地震达到多少级的时候就会触发了海啸。但地震触发海啸大多是发生在日本地区的。且一般是震级较大的地震。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地震局贺传松博士认为,地震时,会产生纵波、横波和面波,面波的周期一旦和海浪的周期接近产生共振,进而引发海啸,因此,面波可以用来预警海啸。不过,6小于七级地震产生的面波能量可能不到一定的能量水平,所以产生海啸的可能性较低。
阅读全文 >有的地震是有周期的,有的是没有周期的。
这跟地质情况有关,在地理学上处于断层的地区,其地震是有周期的,比如河北邢台,大约100年左右是一个周期,因为断层带的地壳是有规则的移动,当地下的能量积累到必须使地壳发生移动时,地震就发生了,这种地震是有周期的。
地下的地幔能量非常大,绝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有规则的,规则之外的运动,就促生偶然的地震,如1923年东京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1986年墨西哥地震,2004年印尼引起海啸的大地震(即使它们也处在断层带),都是能量巨大,在瞬时引起地震,并不是周期内的。
会啊,甚至于煤窑塌陷,地面塌陷,以及前部爆破等等,只要导致岩石圈的能量不均匀都会引发地震的,但一般是浅源的局部的小型地震,一般不必太介意,其实还是热力学的基本原理,能量最小原理,而平衡时能量是最小的。就像你睡觉不舒服了要翻身一样,地球不舒服了也要动一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主要有两大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能量的76%;二是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经到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区,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24%。 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震还是发生在这两条地震带上的。
阅读全文 >2003年5月26日日本仙台地震哪位文学家在此求学?
地震台网中心19日介绍汶川地震震级测定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