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百科 > 生活问题

南昌起义领导人(朱德仅排第四,但他何以成为“红军之父”?)

作者:马楠
2021年04月14日 15:50
生活问题

  南昌起义领导人(朱德仅排第四,但他何以成为“红军之父”?)

  仅以此文纪念“八一”建军节,缅怀朱德总司令)

  南昌起义领导人中,主要有5人。他们分别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百思特网承。朱德排第四位。稍懂军史的人都知道:南昌起义前委书记是周恩来,总指挥是贺龙,前敌总指挥是叶挺,起义部队也主要是贺龙和叶挺的部队。那么,在起义领导人中排名仅是第四的朱德,后来何以能够成为公认的“红军之父”呢?

  南昌起义期间,朱德的主要任务是设法拖住留驻南昌的第3军两个团的团长,保证起义的顺利进行。起义后,面对敌军四面包围的不利形势,起义军决定撤出南昌南下广东。朱德被任命为先遣司令,他带着先遣部队提前两天便踏上南下的征途。三河坝分兵后,周恩百思特网来、贺龙、叶挺等带着起义军主力直奔潮汕,而朱德率第11军25师和第9军教育团,共约4千人留守三河坝,以防敌军抄袭主力部队进军潮汕的后路。

  三河坝的战斗打了三天三夜,十分激烈残酷。此时,4千人的部队仅剩下了两千多人。他们原本上准备去追赶主力部队,但得到的却是主力部队已在潮汕失败的消息。这样一来,朱德和南昌起义余部的这两千多人何去何从便成了大问题。此时,针对有人提出解散队伍,有人失去革命信心,朱德毅然决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

  保留革命火种、继续转战无疑极为艰难困苦,在这种艰难困苦面前,“师长、团长均皆逃走,各营、连长亦多离开”。到后来“师以上军事领导干部走得只剩下朱德一人,政工领导干部则走得一个不剩。团级军事干部只剩下74团参谋长王尔琢,政工干部只剩下73团政治指导员陈毅。团以上干部总共仅剩朱德、王尔琢、陈毅3人”。最少时,这支起义余部仅剩下8百人。

  然而,就是这8百人,在朱德的带领下,成为革命的最初火种,从此这颗火种薪火相传,再也没有熄灭,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基础和战斗力的核心。

  南昌起义队伍源自国民革命军,把它改造成人民军队需要经过一个“淬火”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朱德发挥了绝对无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是经过整编,使部队更加坚强而富有战斗力。朱德率领起义余部在转战的途中,先后经历了天心圩整顿、大余整编、上堡整训,军史上称之为“赣南三整”。“赣南三整”与同时期的“三湾改编”异曲同工,不仅在时间上相近,在做法上也类似,都取得了巨大成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经过战略战术培养,使这支部队越打越坚强。起义军的指挥员多数是叶挺独立团的,不少是黄埔生,他们原本上习惯于打正规战那一套。但在一路转战的实践中,这些人开始跟朱德学会了打游击战争。而采取这一战略战术,无疑是弱小的红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正确选择。也正是采取这一战略战术,起百思特网义余部越打越强、越打越精、越打越多。等到朱、毛井冈山会师时,原井冈山部队约2千人,而朱德带上井冈山的部队约有1万人。

  大浪淘沙。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虽也走掉了很多人,包括师长、团长、营长一级的人,但也留下了一部分坚定的革命分子。对于这些坚定的革命分子,朱德以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他们,以他的高超指挥艺术带领和锻造着他们,以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崇高信仰凝聚和激励着他们。陈毅多年后回忆说:“当时如果没有总司令领导,这个部队肯定地说,是会垮台的”,“朱总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指出了光明的前途。没有马列主义的远见,是不可能的”。曾跟随朱德上井冈山的黄克诚回忆说:“朱老总对于红军初创时期能够成为一支坚强的队伍,是有大功劳的”。

  正是有这样的一个总司令,正是有这样的一个“红军之父”,一群朝气活力的年轻人在他们的总司令的坚强带领下、教导下、培养下,一个个成长锻造出来,一个个铁血打拼出来,及至成为共和国著名的开国将帅。这之中包括林彪、粟裕、黄克诚等一个个耳熟能详、如雷贯耳的开国将帅。

  (帅克是作者网络用名,军史专家,将帅传记特约作者。帅克品读,坚持原创,坚持客观,坚持公正。点击关注,与帅克一起深耕战争,品读将帅,弘扬主旋律。)

  主要参考文献:《朱德传》《朱德年谱》

  本文地址:欢迎分享转载74121.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