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热播的《小舍得》中,由蒋欣饰演的田雨岚备受大家关注。田雨岚教育孩子的方式其实和很多妈妈一样,都是不停地给孩子打鸡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对孩子寄予厚望。在田雨岚的教育方式下,孩子每天都过得很累,甚至有一种“贩卖焦虑”的嫌疑。

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妈妈都是这样,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就给孩子设计好了未来的规划,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所成就。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确实是每个爸爸妈妈都有的心理,但是鸡娃下的孩子,最终又将怎么样呢?

鸡娃不仅仅是田雨岚的孩子,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
网络热词鸡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那么到底鸡娃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吧!
所谓鸡娃,其实就是被打鸡血的孩子。

在《小舍得》这部剧中,田雨岚就不停地给孩子打气和鼓励,换句话说就是画大饼。
孩子想要休息的时候,田雨岚就会对孩子说现在休息了,以后就会落后。当孩子不想上课,田雨岚又会对孩子说: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才人前毫不费力。现在努力,未来事业有成才能让人看得起……

其实,在田雨岚心中,有一种深深地恐惧,这种恐惧体现在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担心自己的孩子无法赢在起跑线。
她的孩子在我们看来明明已经优秀得不能再优秀了,小学五年级,就已经参加了各种比赛并且获奖,家里的奖状和奖杯都没有地方放了。而且最可贵的是,孩子非常听话,好像叛逆这个词从来不会发生在他的身上一样。

类似的画大饼,不断给孩子打气和鼓励,这样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就是我们说的鸡娃。
如今,鸡娃现象愈演愈烈。最近一则新闻报道了北京孩子在小升初的时候备受压力。
官方报道的数据是在北京海淀区有2.7万左右的孩子即将面临小升初,朝阳区则是2.3万,剩下几个区也在一万左右,整个北京小升初的孩子在几年接近10万。
在这么大的竞争压力下,不少妈妈都开始焦虑,通过各种方式想让孩子升入一所好的初中。

有的妈妈开始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足球篮球这些体育类的兴趣班已经无法凸显优势,甚至有的妈妈给孩子报国际象棋,骑马射箭也开始受到重视。
另外,也有妈妈动用各种人际关系,希望能够凭借强大的人脉助孩子一臂之力。在这种焦虑下,孩子每天压力山大,父母也为孩子升学发愁。不少妈妈为了鼓励孩子,也开始采取画大饼的方式,鸡娃也就被爸爸妈妈“塑造”出来了。


剧场效应下,没有一个孩子是赢家
其他孩子要有的资源,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在竞争中必然会处于劣势。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剧场效应。
所谓剧场效应,指的就是当看电影的时候,前排有人站起来了,后边的观众想要看得清楚,就不得不站的更高,这种站的更高其实并不是后排关注发自内心的想法,而是迫不得已的一种选择。但是不幸的是,结果是一样的。

我们最近经常说的一个词叫做内卷,内卷和剧场效应的道理一样,每个人都花费了很多的努力,但是其实结果没有变,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既然内卷没有带来更大的收益,那为什么还有人要这样做呢?
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解释这个现象,我觉得非常形象:
把内卷比喻成葵花宝典,都知道是盖世神功,可是一旦葵花宝典公开、人人都能练,将会是什么景象?
你不练,你的仇人练,你将被你仇人消灭;你练了,你仇人练了,那就看谁练得好,并且人人都要承受葵花宝典带来的反噬——自宫。
最终别人都在练,你不练你就得死,你练了你就得先自宫。
最终人人都自宫。

正如《小舍得》里所演,别人都参加补习班,你不补习你就得落后,所以到最后崇尚快乐教育的南俪,也被内卷裹挟着往前走,变成了她自己最讨厌的“田雨岚”。

内卷下的孩子,是否真能长成大人想要的样子?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个新闻,有一外国人到北京人大附中考察,想要看看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令老外目瞪口呆的是,孩子们一个个都对答如流,英语水平出乎他的意料。当老外问为什么的时候,这些孩子说:我是人大附中的,因为我的老师都说英语。

还有最近,有一位小学生晒出了到北极游学的视频,这个孩子用自己的假期到了北极考察,然后写了长长的一段感悟和心得。可是,大家看到的是孩子表面上的见多识广,谁又知道这一趟旅行下来父母得花二十多万,一般家庭就不说舍不舍得,还真不见得有几个家庭能一次拿得出来的。

然而,这样“鸡娃”以后就真的如父母所期待,能做到人上人、找一份一劳永逸的工作吗?
最近有一篇文章火了,名字叫《北京第一代“鸡娃”的自述》。
这位鸡娃主人公是一个95后,01年幼升小就开始被爸妈“鸡娃”。
她说:“学区房、私立外国语、补习班、南极游学、出国交换……能想象到的鸡娃教育方案,我都体验过。”

结局却非常残忍:“被疯狂鸡娃后,自己并没有出人头地。”
鸡娃主人公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在依然是一名小作者,虽然比大部分人过得不错,但是靠自己从北京买房,也属于天方夜谭。
她身边的朋友们,工作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副业搞起了烘焙,有的辞职当酒保,还有的竟然去做了健身教练、外卖派送员。”

她说,自己是第一代内卷化背景下长大的孩子,根本没有任何时间放松,自己不知道为什么童年那么苦,换来的依旧是现在痛苦的生活。
我们发现,在剧场效应下,没有一个人是赢家,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孩子。
我想,“逃离内卷,拒绝做鸡娃”,想必是现在很多孩子的心声了。


写在最后:鸡娃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情
我们发现,那些鸡娃孩子好像已经失去了感知生活的能力,毕竟从小辛苦到大,但是还是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反而和普通的孩子落得一样的结果。
其实,鸡娃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情,当孩子努力了、拼搏了,或许会获得成功,但是一定的是,他们会失去了快乐,童年的快乐。

我们讨论了那么多以后发现,鸡娃好像并不是一个褒义词,这些鸡娃孩子没有童年,有的只是为了爸爸妈妈不切实际的期望而不断努力。
爸爸妈妈画的大饼就是他们唯一的目标。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鸡娃这件事情。凡事都着急不得,爸爸妈妈过于步步紧逼,孩子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考大学,升学其实也不是唯一的出路,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因材施教,给适合学习的孩子发展的机会,也应该让那些不适合学习的孩子有自己的特长。

当我们眼界放宽一些,就会发现其实你只要不钻牛角尖,就可以免受内卷的危害,孩子也可以有更加快乐的童年。所以,爸爸妈妈既应该对孩子寄有厚望,也要做好孩子当一个普通人的准备。或许这样,鸡娃现象才不会愈演愈烈了吧!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
牛肉煮多久能熟
1、五分钟至半个小时。嫩牛肉的大小不同煮至时间也会不一样。嫩牛肉切片煮,需要煮三分钟至五分钟。2、嫩牛肉切成小块再煮,需要煮最少半个小时。嫩牛肉在煮之前可以清洗干净,切成片,添加食用盐、鸡蛋液、淀粉、…
-
卧室适合放什么摆件对身体好
1、生姜其实还有辟邪的功效,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它是一种调料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生姜还具有非常好的安神效果。取15克生姜切碎用一个小包包裹起来,放在床头,在生姜气味的帮助下,能让我们更好的入睡,睡好了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