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我国北方一望无垠的麦浪灌浆泛黄时,一种浑身灰黑个头不大却很漂亮的鸟便开始不停地鸣叫。城里人给它起了个雅名----杜鹃,与花卉中的娇娇者杜鹃花同名。

杜鹃花因其花红似火在南方被人们昵唤为映山红。杜鹃鸟因其鸣叫与农时有关,又被人们起了个与农民种棉收谷相关联的名字布谷鸟。在我出生的山乡,农家人既不知此鸟叫杜鹃,也不叫其布谷,他们因其昼夜不停地重复着四个单调的音符,十分贴近家乡语“磨镰钢锄”而亲切地直呼其。

杜鹃鸟不知疲倦地千万遍地呼叫,有人以为它的叫声仿佛人语中的“光棍好苦”,并以此论证它是为呼唤美好的爱情或寻觅如意伴侣而倾诉自己单身之苦。其实这是一种曲解,唯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才能深悟到布谷鸟叫声的真啼----“磨镰钢锄”。

镰和锄是农民的两种主要劳动工具,大概人类自从以打鱼围猎为主进化到以种田植桑为主后,首先发明的劳动工具便是镰和锄,亘古的高远走到机械化发达的今天并未使这两种工具暗然失色,可见其分量在农民手中的举足轻重。杜鹃何时发出“磨镰钢锄”的叫声无以考究,但质朴的农民一直延续着一种说法:自从人们会用镰割麦用锄锄地时,杜鹃便随着农时呼唤着祖祖辈辈的乡下人“磨镰钢锄”,不误农时地去割麦锄禾。

记得在六七十年代时,每到五月底六月初,生产队的麦子在瓦蓝瓦蓝的晴空下开始由绿变黄。一年中决战的日子到了。生产队长开始与麦田亲近起来,不敢懈慢地巡视着山岗旱地与水浇地的每块麦子,并用粗糙的大手掐下一穗麦子,然后搓一搓,细心惦量着每块麦地的丰欠与成熟期,随后便在高音喇叭上点兵摆将,指挥社员们提早磨镰,准备夏收开镰。此时,深谙人意的杜鹃鸟比生产队长还要焦急,一只只冲破夜幕独自飞来飞去,穿梭似的在麦田上空啼鸣。天不明“磨镰钢锄”的叫声便弥漫了整个山村。队长的喊声、杜鹃的叫声、生产队的钟声交织在一起,催促着人们忙碌的身影。在准备车马、扁担、绳子、扫帚、桑杈等收麦农具中,霍霍的磨镰声尤为凸显,特别是那些具有磨镰经验的老者更是胜人一筹。把自家的镰刀放在长长的磨石上,蘸着水,运足气,有节奏地拉来推去,磨掉锈斑,磨出锃亮的锋刃。精湛的磨镰技艺被围在磨石旁的乡亲们夸耀着。当然,磨镰老人也不忘给左邻右舍磨几张人情镰。麦收是农活中最紧张最艰苦的农活。俗话说:麦熟一晌。炽热的太阳烘烤的大地一片昏黄,浮土如面。肆虐的干热风一阵紧似一阵吹击着通体黄灿灿的麦垅,举目望远,一股股海市蜃楼般的火苗窜动,给人一种天空和大地点燃一根火柴就会燃烧的感觉。人们的汗水挂满了脸颊,淌透了上衣,滴湿了裤子。但人们的脸上依然挂着一年中最惬意的笑容,充满了丰收的希冀。这使人不禁想起白居易《观刈麦》中“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里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脍炙人口的佳句。

不时,布谷鸟煸动着并不敏捷的双翅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着从割麦人的头上飞过。是催战?是提醒?还是报喜?也许都有。女人挥舞着娴熟的镰刀,你追我赶,唰唰的割麦声一浪高过一浪;男人不再调侃,不顾扎手的麦芒,加快了担麦的步伐;打场的把式提高了吆喝牲口的嗓门,鞭子在空中甩得更响。伴随着激人亢奋的杜鹃声,一块块麦田裸露出一片空旷的原野。丰收在望了。

进入分田到户的八九十年代,布谷鸟那响亮的叫声依然在农忙季节,回荡在家家户户的田间和屋甍,提醒每位农民朋友要不误农时,耕耘好自已的责任田。每到仲夏,人们在忙完收麦后,另一种被乡下人戏称为“好汉活”的锄小苗(锄谷子)接踵而至。锄小苗不仅正值千里赤地的盛夏,而且为那些刚刚破土而出稠疏不一的谷子均匀定苗,确是一件弯腰躬背汗珠摔八瓣的技术活。没有了生产队长的催叫,但与农民朋友情深意笃的杜鹃依旧将“磨镰钢锄”声传遍千家万户。提示辛劳的农夫们赶紧钢锄(把锄放在较平的石头上或缸沿上只推不拉的磨,使其更快一点儿),开始新一轮会战。用锄锄掉杂草,定好小苗,疏松土壤。杜鹃清脆的叫声与家家户户的钢锄声相映成趣,余音袅袅。

进入新世纪,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杜鹃的后嗣多了起来。同时,农民使用的小麦收割机和锄禾的耕耘机械也多了起来,农民在“三夏”中的心情松弛了许多,但“磨镰钢锄”的叫声依旧频繁地充溢着农民的耳鼓,唯恐侍弄了大半年麦子的农民兄弟有所闪失。

杜鹃以害虫为食,是庄稼的保护神。每当春末初夏,各种禽鸟便成双入对,厮守在一起,开始繁衍自己的后代。唯独杜鹃身单影孤地履行着它的天职,昼夜不停地为农民催时,为丰收放歌,就连哺育自己子胤的空暇都没有,只好放弃“雏在巢内待母回“的母哺子自然法则,而是趁别的鸟不在巢中时匆匆将蛋下在别人产房中,并被别的鸟孵化哺养。据此,有翁君杜撰杜鹃是投机取巧的机会主义者。但杜鹃不怕传讹、不畏风雨、不惧酷暑、不分昼夜地重吟复唱着----“磨镰钢锄””。

杜鹃在鸣叫中一连数日不吃不喝,甚至在树上也很少逗留。为使农民都能清晰听到它的忠告,它们在飞行中一直保持不紧不慢的速度和总体上的高度。长期嘶鸣,累的杜鹃有的飞不动了,有的嗓子哑喑难鸣,有的实地支持不住了,便一头栽在地上,嘴角滴着血,眼角充满涕泪,直至为了它失志不移的信条悲壮地死去,在涅槃中升华了自己的灵魂。但它那句传唱了不知多少代的“磨镰钢锄”却永远留给了茫茫穹苍,这种执著是任何鸟不可比拟的。

杜鹃的辛勤劳作,使人们给这种可爱的鸟起了杜鹃、布谷、杜宇、子规等一大串动听的名字,其中乡下人听其音呼其名“磨镰钢锄”更是农民深深情愫的真实诠释。我喜欢杜鹃那一个个充满感情色彩颇有诗情画意的名号,我更喜欢杜鹃那种为农民催收促锄一直鸣叫的啼血精神,尽管带有丝丝悲凉……
-
牛肉煮多久能熟
1、五分钟至半个小时。嫩牛肉的大小不同煮至时间也会不一样。嫩牛肉切片煮,需要煮三分钟至五分钟。2、嫩牛肉切成小块再煮,需要煮最少半个小时。嫩牛肉在煮之前可以清洗干净,切成片,添加食用盐、鸡蛋液、淀粉、…
-
卧室适合放什么摆件对身体好
1、生姜其实还有辟邪的功效,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它是一种调料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生姜还具有非常好的安神效果。取15克生姜切碎用一个小包包裹起来,放在床头,在生姜气味的帮助下,能让我们更好的入睡,睡好了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