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问答 > 知识问答

IKUN是什么意思 我是ikun是什么梗

作者:张悦东
2022年08月19日 06:36
知识问答

文 土卫六

基金讨论区变成了相亲角,一度成为今年2月的现象级事件。

尤其在大年初五“迎财神”前后,各种相亲帖几乎刷版各类基金讨论区,甚至形成“收留体”等格式,引起网友们争相模仿。

春节期间,基金并不营业,讨论基金本身的人少了很多,而父母却催婚催得紧。但基金讨论区能成相亲角,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据互联网数据挖掘平台MobTech的报告,2020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基民”人数已经超过了8000万人,这其中90后的占比就有一半。

《2019年度90后单身人群白皮书》显示,近七成90后渴望恋爱,但走向婚姻的90后中,却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了离婚。据统计,每100个单身90后里就有15个已离异。

不论是渴望恋爱的,还是不会再爱的,“孤独”都是90后群像最重要的标签之一。而基金讨论区,成了消解这种孤独的最佳场所之一。

当代青年的烦恼,多半源于爱与金钱。/Unsplash

到基金讨论区去“相亲”,是无奈,也是不服。

基金讨论区

一度成为相亲角

基金讨论区的相亲帖,最早在今年1月就已经出现。不过那时候还基本上是基民们自娱自乐,没有形成大气候,也没有“出圈”。

其中一位生于94年、已经在深圳有房的基民,让人印象深刻。

“不想相亲”四个字,意味深长。细品之下,可以看出这位基民并不愿意自己被“剩下”,也不愿意被迫到相亲市场上“卖个好价钱”,更不愿意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一个自己不爱的对象了此一生。

他想做自己爱情的主人,而在基金讨论区发帖,起码是他主动做出的选择——尽管这则帖子发布许久之后,都没有一个人回复。

小倩是一名90初的女生,去年因为疫情,她辛苦经营两年的奶茶店终于没有支撑住,倒了。奶茶店倒闭之后,她欠下了70多万元的巨额债务。在找朋友东拼西凑了40万元还债之后,还剩下30多万没有着落。

她决定搏一把,于是网贷了50万全部投进了基金里。今年年前白酒行情好,赚了10来万。她见好就收,赶紧拿去还债。不久后她看到基金讨论区的相亲帖,自己也发了一条“收留体”的帖子。

小倩的家人曾经几次催促她“找个对象、别自己瞎折腾了”,还给她介绍了几个,但她都不喜欢。其实她是多么渴望有一个白马王子来和自己共渡难关,这一次她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可帖子发布之后就石沉大海,“可能是头像不够漂亮吧”。

虎仔是一名95后男生,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房地产公司的中层管理者。他为人非常保守,虽然工作3年攒了20多万,但投入基金的本金,从来都没有超过1000元。他和我说:“基金这东西,最主要就是参与。

虽然投入少,他的收益率却十分漂亮,好几只基金的收益率都在10%以上。发相亲帖的同时,他还不忘记把自己的收益率附上,想让感兴趣的姑娘知道,他是一个精打细算、善于理财的人。

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并没有姑娘找他,而是有许多留言问他:“收益率这么高,是怎么做到的?”

有基民表示:“在这里相亲有不少好处:100%全真人,不用收费,筛除学历太低和不会用手机的,筛除月光族、无工资、无理财意识的,而且90后占大多数,甚至还有00后。”

这个观点许多基民都表示认同,不少用户半开玩笑地表示,“上来就晒收益,非常真诚了”。

还有人在白酒基金讨论区开玩笑说:“相亲之后需要结婚办酒席,继续利好白酒!”

但其实,并没有人真正在基金讨论区的所谓“相亲角”里找到真爱。

所谓相亲角

其实是气氛组在玩梗

基金讨论区,在成为相亲角之前,已经是一个社交场了。

考量一个平台能否成为一个社交场,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看“有没有段子 / 带不带梗”。

知名直男论坛“虎扑的步行街”,曾经和蔡徐坤粉丝大战N个回合,最终不光守住了阵地,还捍卫了直男的颜面。

此外还有豆瓣、尤其是鹅组——毕竟,许多大瓜都是第一时间从这里爆出。

“带梗”,就是社交场的核心竞争力。

基金讨论区在今年爆火之前,就有很多“梗”广为流传。有的人喜欢作诗,比如这首《念奴娇 · 癌股无牛》,语调悲怆,让被套牢基民的形象跃然纸上。不过我还是建议,这首诗可以改名为《念奴娇 · 赤壁怀股》,巧用谐音,说不定这诗就出圈了。

还有这首《水调歌头》,写出了基民患得患失的矛盾心态,结尾“但愿牛长久,你我共赚钱”,愿望虽好,多半落空。作者明着没点出这个意思,暗中却蕴含着这种豁达,足以见得笔力深厚,如果不是在“基”海混个遍体鳞伤,实难悟到如此见地。

还有的基民喜欢玩地理梗,尤其在一些美股指数基金的讨论区。比如下面这条,说美国人民熬夜炒股、很勤劳。

实际上,美国和中国之间有大概半天的时差,咱们晚上的时候美国是白天,美国人民怎么会熬夜炒股呢?熬夜玩美股基金的是我们才对啊!“小丑竟是我自己”……这位网友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他是玩地理梗来自黑而已。

还有的基民喜欢玩追星梗,把“饭圈”的文化也用在了基金投资上。

比如下图这位西装革履、戴无框眼镜、发际线略稀疏的男士,他名叫张坤,是基金圈内首位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元(1255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俨然一位名副其实的“千亿顶流”。

“iKun”则是基民借用蔡徐坤粉丝团的名称,用来表达对公募基金经理张坤的追捧。

而另一位名叫“蔡嵩松”的基金经理,因为所管理的基金连连下跌,就被基民们黑得很惨。

还有的基民讽刺基金投资毫无规律,全凭运气,有的基民费心研究半天规律,却发现最终还是难敌“天命”,于是编了这样的段子:

总之,无论网民们在基金讨论区作诗也好、追星也罢,或者是自嘲,甚至是相亲,本质上目的都是一个:宣泄情绪。

无论搞“基”还是相亲

本质都是在对抗虚无

基金讨论区成为相亲角,其实是运营方意料之外的事情。没想到年轻人能用这种方式来对抗虚无。

如果真的是策划为之,那么讨论区起码要具备私信功能,并且也得可以搜索用户名称才是。

事实上这两大社交软件必备的功能,基金讨论区都没有。这也就是说,所谓相亲角,只能玩段子,真要是想加好友深入了解,技术上连机会都没有。

基金讨论区能靠作梗成为社交场,却因为没有社交模块而形不成社交链。这就是所谓“相亲角”只能是段子、而不可能落地兑现的关键原因。

无心插柳柳成荫,还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热点,这说明当代青年人的虚无心态已经化入骨髓。

所谓虚无心态,可以分为四种心理,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焦虑、无聊、孤独、浮躁。

刚拿起书想要看,又忍不住拿起手机,是谓虚无。/Pexels

焦虑,不用多提,因为过去贩卖焦虑的内容产品太多了,讲得已经很透彻。从憔悴的容貌到发胖的身材、从不鼓的钱包到飞涨的房价、从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到父母的疯狂催婚,焦虑形形色色,总有一款会在你身上。

就拿存款买房这件事来说,根据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2019年发布的《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仅有12.4%的90后年轻人有房贷,换句话说,可能有超过87%的90后还没买房。

基金不过是年轻人新的存钱方式。“与其把挣的钱败掉,还不如放到基金里亏掉,好歹是攒下了一些,已经不错了。”怕自己变成月光族,怕将来哪天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结果却没钱,这是相当一部分人玩基金的心理。至于是相亲也好,写其它段子也罢,只是在对冲焦虑的情绪罢了。

无聊,并不是代表当代青年无所事事。恰恰相反,成天瞎忙才是无聊生活的写照。早出晚归挤地铁,除了上班就是睡觉,偶尔有时间打打游戏、看看电影、聚个餐、拍个照。

别看我,看杯子。/土卫六摄

除此之外,想发掘点兴趣、学点东西来充实自己,一无时间、二是懒,还是作罢。我曾经提到一个“当代青年兴趣缺乏综合征”的心理现象,是说许多人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但年轻人又不甘如此。玩基金和吃饭前的摆拍一样,都是想让自己的生活丰富一点、精致一点,至少在两点一线之外多一点也好。

孤独,是因为没有对象,或者缺少社交。许多人的各种同学好友,玩着玩着就淡了,朋友越来越少、性格却越来越自我。玩基金多少还可以在群组里多个谈资。至于相亲帖,最多也就是“死马当成活马医”,博一下。

我和朋友们也建了一个基金讨论群,分享段子之余,也交流一下仓位和盈亏情况。

浮躁,突出表现为当代青年耐心的缺失,干很多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尤其是读书,许多人读不进去,宁可去听书。最近越来越多人连追剧都懒得追了,2倍速还嫌慢,直接看短视频剪辑,就算是追完这部剧了。而买笔基金,起码可以定投,不需要怎么费心。

归结下来,基金能出圈,还真是切中了当代青年的心理要害。

如今再回讨论区看,其实“相亲”的帖子已经少了一大半。毕竟玩梗一时,终究会腻。

不过,基金讨论区的社交场既然已经形成,那就有可能还会出现新的梗,下一个用来对抗虚无的,会是什么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