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问答 > 知识问答

解放台湾的最佳时间 几天能解放台湾

作者:李夕东
2022年08月18日 23:03
知识问答

1950年被称为是大陆收复台湾最好的时机,却由于种种因素错过了这次收复的机会,前期战争中“先大陆,后台湾”的战略,影响到对台作战的准备工作,导致对台作战准备不充分。另外朝鲜战争对整个战争部署的影响也非常大,为了防止两线作战,以及过度刺激美国,当时做了重要决定,推迟了渡海作战。

“先大陆,后台湾”的战略部署

1949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新旧中国在这个时间点交汇,国民党将绝大部分武装力量退守到台湾。同时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还与战后的世界冷战格局密切相关的,美国和苏联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态度,对整个战局影响非常大。

1949年2月湘、鄂、赣、苏、皖、浙、闽、陕、甘等都在国民党掌控范围内,当时提出收复领土要有先后顺序,第一步是解放大陆上的全部领土,第二步才是解放台湾。

而此时美国和苏联在对华政策上不约而同地实行了观望的政策,他们此时都害怕卷入中国内战,刺激彼此。苏联静观其变,而美国认识到不付出高昂的代价,将不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34号文件决定将对华政策的目标设定为“阻止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庸”,也就是说,不希望过度刺激中国,而导致中国倒向苏联一边。

1949年4月下旬,渡江战役发起,整个战局进展出乎意料地顺利,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预定的追击任务,追击最远的地方到了福建的北部以及江西的东北部。面对新形势,5月23日,做了新的战争部署:“三野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六、七两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在上海、福州、青岛等地顺利解决,美国出兵干涉的可能性已经消失,在我军到达之前,这些地方的美军相继撤离。

直至1949年6月14日,毛致电华东粟裕,才让他研究解放台湾的具体问题,此时仍然把解放台湾问题当作局部战争问题,让华东野战区负责。电报说:“请开始注意研究夺取台湾问题,台湾是否有可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夺取,用什么方法夺取,有何办法分化台湾敌军,争取其一部分站在我们方面实行里外结合,请着手研究。并以初步意见电告。”

在1950年6月6日,第七届三中会议上,粟裕建议由林来主持台湾战役一事,最后还是决定由粟裕来指挥。随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把朝鲜和台湾联系起来,当时中国重工业基本上集中在东北,如果朝鲜失守,给整个战略安全带来极大隐患。7月6日,粟裕被要求组建东北边防军并任司令员兼政委,至此对台准备转向东北。

物质条件准备不充分

由于前期战略上,没有把收复大陆作为主要作战目标,因此对台作战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尤其在物质条件的准备上,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群众支持。如果想要收复台湾,首先要拿下福建,可是福建多山,交通不便利,而且这些都是新的解放区,群众基础并不好,缺少像北方地区的群众支持。1949年8月6日,十兵团张鼎丞在给华东局并转中央的电报中很详细地描述了一些困难情况:“当前的困难是严重的,主要是群众尚未发动,缺乏支前力量,粮食非常困难,工商业停滞,物资十分少……有崇山峻岭,交通运输又十分不便,因此部队一个月未吃到肉,甚至吃不到菜,吃盐水汤,以至不少士兵晚上眼盲看不见道路。”

为了解决困难,士兵们不得不自己去筹措粮食,把生活水准降低到最低,可见进入福建一个团就遇到了如此大的困难,如果多个军团在福建展开军事行动,当时情况并不现实的。

2、我军对渡海作战的潮汐以及风向等都不够了解。三野曾经在1949年10月15日发起了解放厦门的战役,当时攻击鼓浪屿的两个梯队都是此前作战的主力,可是都因为风向的原因遭到挫败。10月24日进攻金门的时候,也是因为潮汐的原因,导致第一梯队的作战部队搁浅在海滩上,被敌军所毁。11月3日发起的抢滩战役当中,攻击部队也因为潮汐问题,而未能悉数到达,最后被迫撤出战斗。

从有限的几次渡海作战情况来看,我军对台湾海峡潮汐和风向了解并不充分,同时由于这些自然条件的限制,渡海作战很难做到突然袭击,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渡海作战的困难程度。

3、船只问题。解决台湾问题离不开海、空军的配合,而此时我们的海军尚在初创时期,缺乏专门的海军人才,主力舰队多为国民党海军时期的舰船。解放台湾不同于渡江作战,一方面台湾距离大陆最近也有80多公里,平均距离都在100多公里以上,这与只有几公里的江面不可同日而语。

江船其实是不能入海作战的,为了渡过台湾海峡,必须准备大量的海船,而且必须是机械动力船才有可能,这一条件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在发起厦门、金门战役之前,曾经花费1个月的时间征集船只,并且因为船只问题,不得不把攻击厦门、金门的时间推迟了3次,后来在对金门岛的失利中,总结出要进一步加强船只的准备,航海训练等。

4、空军力量薄弱。直至朝鲜战争爆发前,我军的空军力量都是比较薄弱的,在1952年1月份,我军的空军才从约150架苏联飞机,成长为1400架飞机,其中有700架是苏联的米格15战斗机。都是因为朝鲜战争的需要,用苏联3亿贷款购买的。

为了对抗国民党的飞机,我军舰艇不但不能出海作战,而且还要分散隐蔽,防止敌人的突袭。缴获过来的“重庆”号巡洋舰、“长治”号护卫舰都被国民党空军重创,而不得不自沉。上海、南京的解放军海军舰队在1950年1月25日的一次轰炸中就有26艘舰船被炸伤或击沉,不得不转移至武汉隐蔽起来。但国民党空军紧追不舍,又击沉了原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9艘舰艇中的6艘。

空军和海军的薄弱,让当时部队无法经由水陆集结,不得不从山东调集船只,在青岛、连云港用火车直接运送到钱塘江,再由钱塘江运送到福建。物质条件不足,是当时解放台湾一再推迟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因素的影响

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了拉拢中国防止倒向苏联,发表了声明称:“美国对福摩萨(台湾)和其他任何中国领土没有掠夺性意向。美国目前无意在福摩萨获取特别权利和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无意使用武力干预现在局势,美国政府将不遵循足以使之卷人中国内争的方针。”12日,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演讲中进一步强调台湾不在美国西太平洋防卫线中。

可是随着1950年2月份,《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美国认识到此前对华制定战略的彻底失败,开始视中国为新的敌人。此时美国国内盛行卡锡主义,“恐红症”泛滥,美国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对台出现戏剧性的转向,倾向于对台提供军事援助。

粟裕三野37万部队已部署在华中沿海,林的四野至少也有45万大军也做好了准备。我军另外集结约五千艘渔船和可拖曳船以备对台之用。虽然渔船并不让人望而生畏,可是它们有厚实的木造船体,30cm厚的硬木龙骨,不易被国军当时拥有的海、空军武器轻易击沉,而且已经具备了100余架喷气式战斗机,有具备进对台作战能力,但是当时决策层处于稳妥起见,并没有对台发起总攻。

一方面是战争准备不充分,尤其是物质条件准备不足,另外1949年两次进攻铩羽而归,也让当时决策格外谨慎,而且在制空权上,对付蒋介石的百架飞机也没有绝对优势。于是等到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就错过了收复台湾的绝佳时期。

朝鲜战争的失败,让美国更加重视台湾的战略意义,麦克阿瑟每天都大声疾呼:全面援助国民政府,运用国军部队,以及把台湾纳入为保护和投射美国力量的关键战略资产。

1950年8月31日,杜鲁门回答记者发问时说,朝鲜战争结束后,第七舰队就不再需要防卫台湾。换句话说,美国承诺阻止台湾遭受攻击,只是暂时性质。可是艾森豪威尔在选举中宣布,他要废除雅尔塔协议、打开铁幕、终结朝鲜战争,以及“放手”让委员长对付“红色中国”。

在艾森豪威尔明显充分赞同下,新任国务卿杜勒斯对台采取类似杜鲁门和艾奇逊的双轨政策。他的第一部分优先是防卫台湾,推动台湾成为(中国式)自由市场,以及运用台湾作为情报平台和特种作战基地,以压迫和骚扰大陆。但是第二部分的战略目标则是,保持美国最终和中国大陆修好的可能性,促成两岸相互终止敌对行为,然后推动分治的局面。在国内条件准备充分之后,美国成为阻碍对台的主要因素。

推荐阅读